“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新课标对解决问题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一直以来,我们在“解决问题”这块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但是很多学生还是不能理解,甚至还有学生望而却步。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策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认字能力差的同学就更加困难了。那小学低年级如何能够更好地做好“解决问题”呢?
一、阅读题目
引导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收集信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要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阅读题目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叙述题意,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又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积累,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题目是什么意思?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得知道什么?在读的过程中我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另外低年级学生解决的问题很多是通过图画和对话的情境呈现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策略。在呈现情境图后,要指导学生明确看图的顺序,学会从具体的图画或对话中收集相应的信息。
二、巧用画图等方式
教会学生巧用画图等方式,化抽象为直观,准确地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低年级数学问题的基本结构。两个部分可以合并成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分为两部分,在整体中去掉一部分,就剩下另一部分。求整体(总数),就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算。求部分数,从整体中去掉另一部分,用减法算。用结构图呈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题意,更能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通过操作演示等动态情境进行教学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对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语言交流的层面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通过操作或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量关系。比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摆出13个红花片,再摆出8个蓝花片。有的学生将红花片和蓝花片随意摆放,有的学生则有意识地一一对齐摆放,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操作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摆法能一眼看出“哪种花片多,多多少个”。直观的操作将问题的数量关系清晰地呈现了出来,有助于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从“解决问题”教学的发展来看,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是整个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解决问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得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解决问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