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布衣沽酒
创建于2023-12-25
阅读 320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教学随笔 王昌村

       近两年来,我校迎来20位年轻的老师,学校里顿时感觉生机盎然。两年前,学校教师平均年龄达到了52岁,所以校长开会说:我们就是一群爷爷奶奶领着孩子过日子!但是没有年轻人这日子可真是不好过呀!回想到三十年前,我们刚毕业那会儿,一群年轻的大学生来到乡村学校里,把老校长高兴的呀,雇了一辆农用车,把我们连人带行李拉倒学校里,中午设宴款待,不会喝酒的我们,被老校长灌趴下好几个。当我们慢慢儿学会了喝酒,也学会了成长。在那个学校民师还大量存在的年代里,年轻的我们迅速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那是一个热情似火的年代,没结婚的我们,整天和学生们泡在一块,尽管工资少的可怜,但是仍然感觉充实而欢乐。所谓心无杂念、则无异动,就这样一步步耕耘讲坛,埋头向前,再回首已是青丝白发换!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走了一茬又一茬,学生的孩子们又来到我们手底下,出门遛弯,碰到家长领着孩子,家长都让孩子叫“爷爷”了!忽然间就觉得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上学的时候不理解什么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现在理解了,老夫子讲的“逝者如斯夫”即是如此吧!

       我们毕业那会儿,是包分配的,没得选择,就是面向乡村,本来都是农村孩子,来到乡下的学校也没什么不适应的。反而是在工作中让自己一步一步更加的充实。一开始我就带初二年级五个班的政治课,二百多个孩子,没用多长时间就记住了所有孩子的名字,也许是第一级学生的缘故吧,即使到现在,碰到了也还能叫出许多学生的名字。第一级学生我没当班主任,但还是有空就到教室里转转看看,特别是自习课和早晚的空闲时间,基本就泡在教室里,帮着孩子们解决问题。那时候刚毕业,初中的知识各科都能给孩子们讲讲,一来二去我就成了比较受欢迎的老师。到现在只要是那一级学生请客,甭管哪个班的,我基本上都是座上宾,还真是有点桃李天下的自豪感!

       李道初中是我的第一个工作单位,一所普普通通的乡村中学,坐落在李道村的西北角,四周都是农田,校舍都是平房,沿着校园主干道两侧载满了柽柳,柽柳俗称荆条,是丁庄所有校园中主要的绿化植被,因为土质盐碱,唯独柽柳枝繁叶茂。丁庄的老百姓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盐碱地上,就像柽柳一样朴实无华,扎根盐碱滩,把勤劳书写在大地上。学校有池塘一方,边上的垂柳生机盎然,春看柳叶新,夏听鸣蝉唱,池塘虽小,倒是别有一番风景。学校的教学区、办公区都用花墙隔开,每个区都有一个月亮门,虽然都是红砖砌成,倒是别有一番风味。学校的操场是300米的土场地,沿着跑道铺了炉渣,修建了一个主席台。后来这个主席台成了每年教师节师生联欢的舞台。操场北边有一个篮球场,这是我的最爱。篮球场是用旧砖铺的,场地也不平整,篮板也因为常年风吹日晒,斑驳不堪。但就是这样也阻挡不了我们打球的热情,那时候年轻人多,男教师多,热爱打球的也多,每到课外活动时间,这里就成了整个校园里最热闹的地方,几乎是每天都在上演篮球赛,以至于我们常常耽误了去食堂吃晚饭,食堂的大厨松正老师就穿着围裙跑到场地上,把球抢走,然后我们才结束。后来有个学生和我一块吃饭的时候就说:王老师,上初中那会儿老看你们在球场上打球,我就迷上了篮球,现在我经常带着孩子打篮球。可见老师的作用不仅在课堂,你的一些业余爱好也可能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那时候的孩子皮实,不像现在的孩子一样娇气。都是在田野里土生土长的,抗造!现在的孩子们,夏天离不了空调,冬天离不开暖气。那时候教室里风扇也没有,空调连老师也不知道长啥样!冬天要用油纸把北边的窗户钉起来。即使这样,孩子们冻手冻脚也是司空见惯。宿舍里也是冰窖一般,然而孩子们仍然是鼾声依旧,以苦为荣。生命其实并不脆弱,历经风霜反而会更加英姿勃发。办公室是生炉子的,一到冬天,总务处就会收拾炉具、烟囱分发到各年级组,老师们七手八脚装起来,办公室里生起炉火,就有了一种别样的温暖。不知为何,我很怀念那时的冬天,孩子们就寝以后,我们有时候会在办公室围炉煮酒、东扯西拉。几个小菜、几盅小酒,让冬天寒冷不再。

       学校看似松散的管理,教学质量却毫不含糊。那时丁庄有四所初中,是要比成绩的。李道初中很富有传奇色彩,老校长马效春先生一般也不开会,不过经常和我们年轻人拉家常。也爱喝酒,毫无领导的架子。和老校长坐在一块儿,你不会感到局促不安,感觉就像是家里老父亲一样,他的名言就是四勤:嘴勤、腿勤、手勤、眼勤。回头想想,学校的规章制度再多,都抵不过一个“勤”字。老校长的带动作用可抵千万规章。早晨你如果睡懒觉的话,老校长就会亲自去敲门,把你叫起来。整个学校在老校长的带动下气正人和、干劲冲天。早年间,丁庄考出了两个北大生,都是从李道初中走出去的,这也成为学校相当自豪的一件事情。当时的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成绩是走在全镇前列,是可以和中心初中比肩的。中考成绩也非常突出,尽管规模不大,但因为良好的教育教学,在全县所有乡村初中里享有非常好的口碑。

       有人说李道初中是“形散而神不散”,我并不认同,因为学校形也不散。学校的管理充满了人情味,没有使奸耍滑的老师。不少民办教师,尽管工资微薄,但是照样干劲充足。实际上一个单位里只要上下齐心,干工作就相对简单许多,也容易出成绩。2000年中考,李道初中创造了辉煌,广饶一中考取25名、四中24名、综合高中31名、中专生14名,反而中心初中只考上不到10名一中生,让人大跌眼镜,教办领导一怒之下对各学校领导进行了调整,引发了很多故事。那一年的毕业班,孩子们学的很专心,玩的很尽兴,周末从来不加班,成绩反而出奇的好。事实证明,劳逸结合的学习是有效率的,天天加班搞疲劳战术,老师累、学生苦,成绩也不尽人意。教导主任崔芳林老师负责教学工作,崔老师发扬了老校长的工作作风,和年轻人打成一片,敢于让年轻人挑大梁,带毕业班。给予年轻人充分的信任和施展才能的空间,也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快速的成长。李道初中有个习惯,班级自始而终是不再分班的,初一到初四自始而终,老师们对于学生非常熟悉,学生对老师也格外亲热,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比学赶帮超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学校。

       乡下的学校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没有苛刻严格的规章,没有复杂高深的教育理论,有的是老师们实实在在的教,学生们踏踏实实的学,师生同心、目标一致,想不出成绩都难。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特点,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李道初中在一个不大管事的老校长的带领下,竟然能干出如此漂亮的成绩。究其根源,我想还是老校长的名言:团结出成绩,团结出战斗力。学校班子团结、教师团结、学生团结,自上而下拧成一股绳,一心一意做好份内事。97年春天,丁庄组织迎香港回归知识竞赛,由我来负责组队参赛,我亲自挑选了三名得意弟子:聂艳玲、张卫卫、李文龙。周末我也不回家,在宿舍里给孩子们煮面条吃,我记得很清楚,面条还是老校长亲自给我们买的。比赛的时候我们是骑着自行车去的,赛场在中心初中,尽管是客场,但我的学生毫无怯场的感觉,直接把赛场办成了我们的主场。结果是三名弟子不负众望,必答题、抢答题样样出彩,毫无悬念取得第一名,各学校带队的老师纷纷称赞我校学生优秀,于是李道初中就代表丁庄参加县里的竞赛,后来这三个孩子都考取了名牌大学。

       当你发自真心去关心关爱孩子们的时候,学生也会对老师尊重有加。所带学生参差不齐,学习状况等等不一,对于学习不好的孩子,我从来没有歧视的想法,总会想法设法的帮助他们去提高,对于是在扶不起来的孩子,有时候是真生气,甚至也会象征性的惩罚一下,但是我会让他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孩子们不傻,老师对他好还是坏,心里跟明镜似的。那个年代,考出去的学生相对较少,更多的孩子们最后的成家立业还是在丁庄这片土地上。第一级学生现在也是四十几岁的人了,现在孩子的爸妈基本都是我们学生辈上的,有很多亲学生的孩子都在现在的学校读书。好多学生接送孩子见了面还是老师长、老师短的问候两句,也让我这当老师的倍感温暖。同一片蓝天下,有的人展翅高飞,天涯海角;有的人则是继续耕耘在丁庄这片热土上,守护者祖祖辈辈的家园。有时候一寻思,我们真的应该要感谢这些没有走出丁庄的孩子们,人都走了,我们教谁的孩子呀?工作生活在丁庄的老学生,有种地的、有打工的、有养殖的、有维修的……无形之中自己的生活圈里有了大量的人脉资源,这也是我们当老师得天独厚的优势吧!

       微薄的工资、简陋的校园,说实在的,那些年老师的收入甚至不如在家种地挣得多,支撑我们在教师岗位上躬耕不辍的除了对于未来的期待,更多的是源自于对教育的一种热爱,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朴实的孩子、乐观的老师、和善的领导让整个校园充满生机。工作以后,免不了来个朋友同学到学校看看,吃顿饭、喝个酒在所难免。但是几百块钱的工资,无论怎么节省,都是捉襟见肘。我们几个年轻人,只要来了朋友,大家一起陪,发了工资一块结账,大家均摊,这样一来既增进了兄弟感情,又减轻了自己的经济负担。那时候也没有像样的馆子,在村口有两家饭店,分别在公路东西两侧,也没啥名字,就叫路西、路东饭店,那是我们常去的地方,用不了100快钱,就能上一大桌子菜。尽管是乡下的土菜馆,吃到嘴里好像也比现在的山珍海味好吃的多,你要知道,当你肚子里没啥油水的时候,到饭馆点菜也算是奢侈的享受了。同一个年级组的老师们,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一次“抽大头”的活动,每个老师就凑个十块八块的钱搓一顿,想来也是当年独有的乐趣吧!

       当年的校园单纯、安静,就是一家人围绕着教育教学开展工作,没有现在铺天盖地的各种文件和通知。说实话,单纯的教学工作对于老师来讲并不算累,累就累在去完成各种各样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上。比较而言,现在的教育生态并没有比三十年前好多少。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教育教学设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同时带来了海量的信息,现在我理解什么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了。就是你每天都要收到各种各样、各个部门转发的花样繁多的通知、任务。现在的学校可不光是教育部门在领导,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天提溜的你团团乱转。各种各样的报表、方案、留痕、宣传、安全让你无所适从。有时候就感觉能安安稳稳地上节课,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也只有校园安静下来,外界干扰减少下来,学校教育才能真正做起来。回想那些年在李道初中的日子,感到忙碌而充实,没有现在这种内卷和焦虑的状态,正是源于内心的对于教育单纯的喜欢和热爱吧!

       当你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一片热土的时候,那一定是你最为怀念的地方。2003年12月,丁庄教育布局调整,四所初中合而为一,诺大的校园只留下了空荡的教室和静寂的校园。有一年夏天,我们相约来到老校园,满园的野草丛生,没有学生的校园里,他们成了真正的主人。墙上的壁画还依稀可见,教室的黑板上还有粉笔的留痕,我驻足在小小的升旗广场上,看着荒草丛生的校园,回想着学校往昔的欢声笑语,不胜唏嘘。学校的布局整合是丁庄党委政府的一件大事,纵使有千般留恋、万般不舍终不改其局。世事沧桑,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有幸经历了丁庄教育从分散到整合、从落后到先进、从贫穷到现代的全过程。信步走来,作为一名教育人的酸甜苦辣尽在其中,但回忆往事,总是温情暖暖,感谢丁庄这篇热土,让我们在这里挥洒青春、抒发豪情。

       在电脑前敲打出这些文字的时候,时逢雪后,极目四望,银装素裹,寒冷的空气中已经开始弥漫着春的气息。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作为一名从教近30年的丁庄教育人,我一如既往的热爱着自己的事业,不论在什么岗位,初心不改!当你在追光,便与光同航。教育就是一束光,这辈子我们与教育之光结缘,在追光的路上洒下自己的热爱,收获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充实。

    (昌村草于2023年12月20日,25日修改)

阅读 320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