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夏天成了故事,秋天成了风景,冬已悄然而至。冬之美,在于积蓄和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和提升。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兰外的语文教师汇聚一堂,共赴教研。
课堂展风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同时,新课标提倡教师探索用大概念、项目或任务组织课程内容。苏轼的诗词文在初中一共出现了五篇,分别是《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定风波》,内容上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九年级马秀芳老师将苏轼的五篇作品一起做群文读写教学,将散落在八九年级四本书的五篇作品串联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对苏轼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陶冶思想情操,增强文学素养,提高鉴赏能力。《定风波》是九年级下册的课外古诗词,于简朴中见深意,从道中遇雨的生活小事表达出苏轼被贬黄州的复杂心态和旷达的人生态度,更体现出苏轼作文为人的风格——旷达。所谓旷达,指豁达通脱,疏狂不羁,身处逆境仍潇洒超俗,乐观开朗的创作个性。
本节课马老师以《江城子 密州出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记承天寺夜游》这四首诗为载体,进行“1+X”的群文设计,通过设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去探索苏轼这一阶段的心境变化。教学重点是深度理解《定风波》,从关键字词中品味词人形象、情感,以此作为开展群文教学的基础;教学难点在于从不同作品的对比中感悟苏轼文风之旷达,进而感受苏轼为人之旷达,学习不惧困难、乐观面对的人生态度。
课堂上,马老师结合作者生平经历,通过视频介绍,让学生判断四首词写作的先后顺序,感受苏轼人生态度的变化----从仕途顺遂时的渴望建功立业,到被贬黄州时的苦闷消沉,再到略显矛盾的从容乐观,到最后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胸襟,从中品味苏轼黄州四年的精神突围,带领学生体会苏轼的精神成长。苏轼面对困境所体现出的旷达精神有助于帮助中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研讨促进步
课堂触动人心,课后的教学研讨,也是精彩纷呈。课后,语文组所有老师齐聚录播教室,就马秀芳老师上课的情况进行了点评。老师们结合李玉老师提供的课堂观察分析报告进行评课,肯定了马老师从学生印象中乐观的苏轼和词作中消极的苏轼出发,探索苏轼如何实现从难到不以为难的精神突围,打破了课前刻板印象,深入走进苏轼的精神王国。整堂课由浅入深,导入干净,文本选择合理,重难点突出,作业以点带面。
微党课
本周,董亚文主任带来了题为《榜样如炬 追光前行》的微党课。12月21日晚,学校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线上观看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榜样8》专题节目,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了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等6名党员在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的突出事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以及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范,在感动与敬佩的同时更加坚定了自身的理想信念。其中,刘玲琍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执着与爱,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她的事迹深深地触动了老师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在行动上学习榜样,在精神上追求高尚,走在前头,干在实处,脚踏实地,思想上不落后,行动上赶在前,坚定信念,敢于担当,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工作中。
榜样如灯塔,照亮前方方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树立标杆意识,学榜样、赶榜样、争当榜样。始终坚定信仰,把榜样力量转化为实干的力量;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学习,使自己不断成长、进步;以努力书写青春答卷,以奋斗挥洒青年热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希望我们语文组全体教师继续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担当使命职责,向先进靠拢,向“榜样”看齐,汇聚正能量,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