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平凡之路

创建于2020-08-13 阅读1116

                           前言     

       本以为这段经历就存在记忆里了,经不住陈校长的邀约,于是就把它记录下来,只因口齿笨拙,才疏学浅,不知能否表达清晰,也就当作茶余饭后的故事吧。

       也借此再次对学校及所有的遇见表达深情的谢意。

  故事在2017年8月底。

      那天,我们一行有来自沅江,桃江,赫山,资阳区等由益阳派出的援湘西州支教队老师30多人,在湘西州泸溪县城的宾馆吃完午饭,由各偏远乡镇学校陆续接走。我们4个被安排到泸溪小章乡中心小学,小巴车一路颠簸盘旋,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绕山公路,来到目的地。

      穿过临时搭建拥挤狭长的,修了许多水泥台的赶集市场来到校门口,校园小而精致,三栋楼加一个操场外,已没有多余的空地,可以停3、4台车,再多一台也没地方停了。

      全乡唯一最大的一块平地是学校操场。

  小镇真的小,狭窄曲折拥挤的街道约不足200米长,两旁是稀疏的一些店铺,饭店和小超市各有4、5家吧,还有其他独家经营的小诊所、招待所、理发店、邮政局、窗帘店......,邻近有乡政府办公楼和一所卫生院,街对面是乡中学。

  学校后面的民居,还有留有许多的老木房子,这里平地奇缺,房子都没有章序的拥挤在一起。

       村里年轻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打工,经济条件好了,都会回老家建房子娶媳妇,于是公路旁依势新建起许多高楼,大多有二、三层,平顶,水泥砖墙,外面装修豪华,屋里就没什么家当了,屋前一般是没有停车的空地的。

  我教二(2)班数学,和支教的赫山区的刚毕业的女姚老师搭档。

      湘西山村里的孩子,胆子小,路上碰到老师,怯怯的,羞涩的,远远的叫一声老师好;胆子大一点的,跑到前面问老师是哪里的,那里美吗......。

      小章乡中心小学是湘西芦溪县小章乡的唯一一所完全小学,一到六年级有12个班,30几个老师, 400多个学生,大部分是走读生,距离学校5,6里路,甚至10多里的也有许多学生,他们每天都是自己上学,家里也不送,山里很安全,也不怕。后来我们走访了一个五十来户人家封闭的老村寨,距离学校5里多路,只有一条到支教的下半年才修好的水泥路,中间没有一户人家,学生说一趟要一个小时。

       三四五六年级 共有40多个免费住宿生,也不用学校去管理他们。下面村还有7所村级小学,都归中心小学管理, 大的教学点有一百多学生,小的教学点只有几个学生,一二个老师,有一个只有一个学生的学校那个学生这一年才借读到我教的班级。

       这里的学生有90%以上是留守儿童,每个班平均约有7、8个单亲家庭的孩子, 大多原因是母亲外地人受不了贫穷的苦就不再来了,有个三兄弟,他们都在这个学校读书,大的读五年级,小的读学前班,他们的母亲就在2年前就没再回来,每当问他们想不想妈妈,小点的眼睛总是红红的,大的那个一脸茫然。

       我教的班有一个小儿麻痹症女孩,她是不算学籍的,倒也能考到及格;一个智障男孩,只会写一些数字和看不懂的汉字符号,从没考过10分,而他是要算学籍,参与学业考评的。

       一个班都有好几个是上课不学习和做作业的,我刚接手的这个二年级班有50%以上在做个位数的加减法都不能百分百正确;在我们支教的年轻男李老师那个五年级班,他说有8个女孩连乘法口诀都不会,她们上课不闹也老实,只是从不听课。听说这里女孩子不要求读书,因为迟早会嫁出去的;每家一般都要生个儿子,说这样才能保住自己家的财产,一家3,4个孩子都很常见。

       山里孩子有的不读书,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也管教不了,学校里就需承担起管教的责任。

       说一个可笑又可气也无奈的学生逃课的事,一天晚饭后在散步,杨副校长叫住我,让我开车和他们一起去山里找学生,有一个四年级学生逃课几天了,说是和读初一的哥哥弃学跑到广东打工去了。打听到孩子没有出去,在山里某个同学家躲起来了。

       第一次,沿着崎岖山路爬上山寨里的人家,天色已黑,打着手电筒,挨家串户寻找到晚上10点多也无果。

       第二次,经过几天的寻找,由于邻居孩子的告密,终于查到消息,逃课男孩和几个初中生正躲在他邻居家里。我们和管理学生安全工作的陈老师三人马上开上车,驰往山里的羊肠小道,盘旋深入村里四五里山路的尽头,我们远远的停在他们家旁小溪边桥头,沿着田坎石路,轻手轻脚来到山坡上的房子前,门都是关着的,屋里一片寂静。“在,有人在里面,我听到说话声了”,还是搞安全工作的陈老师有经验。杨副校长使劲敲门,也没人应,我们转到后窗。“出来,我看到你们了”陈老师窗口边大声锤喊道。里面磨蹭了一会,门终于开了。我们进到房里,只见到一个初中男生躺床上在玩手机,明明听到俩个人在谈话,就一张门的小房间里,还有一个人呢?门后,柜子旁都没有,床下也看了,“这是怪事”杨校长直摇头,大家也觉得不对劲。“出来,滚出来”突然陈老师朝床下大声呵斥起来,只见床底下一铺卷起的草席垫里瑟瑟发抖爬出个人来,正是那个学生。

       第三次,几天后我们到他家里走访,他母亲是个哑巴,父亲70岁了,已管教不住儿子。哥哥搭班车去了南方,现与家里联系上了,弟弟就让他在家里反省几天写好保证书再到学校上课。

       陈老师说像这样逃课的小学生还好办,乡初中部就事多了。不怕他们逃往山里,因为终究他们自己会回来,也跑不了多远,就怕他们乘车往县城外去。这样的事有好几次了,一般躲山里一两天就会回来。

  星期日晚上举行的两周一次的例会。大多老师住在县城,或邻乡、邻县城,到这里有的需坐2个小时3、5个小时的班车,所以很多人早早就到学校了。30多个老师中,约有7个特岗老师,2个代课老师,4个支教老师。对新进老师文凭要求不高,大专就可以了,需要待满三年才可调离,一般都不安现状,会想方设法考到城里的学校,县里的调动需要考试,笔试和面试,是严格和透明的。

       学校虽然在穷山沟里,教学硬件却不比城里差,国家的支持大,政策好,每班早就使用多媒体教学了,教学楼电子大屏,各功能室齐全。泸溪县的乡村教育模式,在全省是有名的,省委书记杜家毫多次批示“泸溪经验很好”,并向全国推介泸溪教育改革经验。

  这里的领导好当,权力大, 但也没有架子,对我们支教老师很照顾,也是以前的支教老师做好了铺垫吧。校长好像不用管繁杂的事,而后勤副校长却管理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老师们一般不闹别扭,虽近两年来,学校很少发福利,学校的师生服务部、食堂老师是没有分红的, 大家渐渐有不满,也只是在下面说说了。 

       老师们都很敬业,这一年检查多,大家分管的事从没人打折扣。因都住校,时常看到他们在加班到深夜,以致于那年轻男杨主任天天一双熊猫眼。令我们感叹的是一个学校旁本地的男张老师五十多岁,语文兼一年级班主任,每天精诚职守,诲人不倦。好像每个老师除了教学,还兼有其他任务,如签到检查,卫生安全等等,在我们这边看似领导的事,他们都下分到各老师中,大家也乐于接受,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县教育局对老师们的要求严格,备课,教研,考评等都有详细的要求和规章,如学业检测,二、六年级是全县每年必考,再另选一个年级,考试按中考规格要求。奖惩力度大,如全县排名后六名或班级平均分不及格,中俩项之一就将扣除不小的一笔绩效工资,如累计中达三次,就会调往条件最差的学校。动真格,不讲情面是真实的,小章学校曾有一个老教师在本校考试中落后了,也被调往下面艰苦的教学点;前年一个支教老师也被扣了两千......

  课后, 上完下午课就可以吃晚饭了,每天每班7节课,中午2个小时休息,都在学校里吃午饭,下午5点放学,学生也不急着回家,在校园或周边玩耍游戏,学校就像是每个人家的一部分。 

       教学日老师基本都住校,晚饭后,女老师们就开始在操场上打羽毛球、跑步、聊天;年纪大些的老师 已摆下象棋,准备战斗了,他们棋艺高强,个个都是行云流水,干净利落。

  晚饭后,散步成了我们最爱的休闲娱乐,三三两两的老师,乘着晚霞,走在茂密林荫小道,沐浴着缕缕阳光,尽情的呼吸松林里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听着潺潺溪水流淌,虫鸣鸟叫声阵阵,体会着雨尽黛山翠,雾起村居明,闲时觅乡韵,虫鸣涧更幽的意境,顿时心旷神怡;偶尔采摘一些野花、香椿芽或野葱;到后山看鸵鸟,和小狗打招呼......  其乐无穷,令人流连忘返。

  因大部分是20到30多岁的年轻老师,校园里于是很容易就能组成一支篮球队,好像每天都有一场小球赛。篮球运动在泸溪县特别重视,它是一个学校的名片和名誉,在所有乡镇校际间一般会有一年一次的比赛,全年有十多场,各学校自主组织。山区每个学校都相距很远,时常需2,3个小时行车进行一场比赛是平常不过的,好像泸溪每个学校都有一支篮球队,而且都是特别厉害,湘西人体格壮,又其他娱乐活动少,决一高下成了他们的追求。我因有车,于是就自然成了球队一员,当然是决不敢上场的,没有一百三四,分分钟都会被撞飞。大家都在意输赢和名誉,每场都拼个你死我活,场面壮观感慨,好几次差点控制不住场面,幸好都是校长或副校长带队了。我们这边由于有个特岗年轻老师,22岁,在泸溪县数一数二,职业篮球员,所以胜数多,气势高,精彩绝伦。

  湘西人是出了名的好吃酸和辣,酸萝卜,酸豆角,酸白菜,酸豆腐里加酸菜叶,酸西红柿炒辣椒,酸剁辣椒,酸辣椒米粉渣......只要是吃的,都可以做成酸的菜。酸菜由新鲜的大白菜、萝卜叶或其他蔬菜浸水泡得许久做成,老远就可以闻到一股浓浓的潲水味,夹上一大口,如打翻了醋坛子,也不敢吐了,硬着头皮吃下,那个酸爽直达脚底,以后我们也不敢大口吃了。

       湘西人口味重,好吃“酸、辣、麻”,是由于地理环境影响,能祛山里的湿气;最让人受不了是食堂里的不管什么荤菜,都用一把臭橘柑子叶当香料;不管什么蔬菜,都往里放大把八角、花椒、干辣椒皮。绝了的是,端锅上桌了后再在所有菜上撒上一把生葱,那个气味和口味令我们避之不及,而他们觉得是美味佳肴。刚开学我们支教老师就有三个闹翻了肚子,有一个还半夜进了卫生院,真是水土不服。

       老师食堂里聚餐时的当家菜是“羊脚火锅”,一个羊腿分成俩块,满满的一大盆,那个气味硬着头皮啃一个,就不敢再夹第二个。小餐馆里的当家菜是“黄豆炖土鸡”,“麻辣柑子叶山羊烩”,山羊和土鸡是泸溪的纯正土特产,名声远扬。

  杨老师我们的亲切的叫她杨姐,她人缘极好,是一个大爱之人,也是小章的名人,县人大代表。她是小章乡“边城爱心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全国的关爱留守儿童爱心捐赠机构支部,通过机构,负责受捐儿童与爱心人士一对一联通,达成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的捐助协议,并负责协议的执行。通过她的工作,使小章乡每年有几十个贫困留守儿童获得大量物资和资金资助,曾被各级新闻部门报道。她所有工作都是无偿付出,工作量大,必须上门与家属办理手续并合影取证,山里人家幅员辽阔,路途遥远,行车不便,硬是徒步肩扛完成一个个任务,年复一年,不知有多少年在默默的为小章乡的孩子们付出了大爱之心。学校里的老师们都深深地感动着,也一起参与期中。我们的支教年轻美丽的女彭老师也发起自己的朋友圈资源,为这边的孩子们送去一箱又一箱的物资......大家从没想有什么回报,只愿爱心能够接力!

  大山里是寂静的,却从来不会寂寞。休息日,在杨姐的丈夫张副校长组织下,约上4、5个杆子,驱车数里山路到小溪边去钓鱼,虽然溪流里尽是寸长的小鱼苗,大家也会从早上钓到太阳下山。大家把鱼获集到一起,也有一大盆了。赶回学校,女老师们在学校食堂早就只等鱼儿下锅了,不一会儿,大家十来个人呦呵着围坐一桌,炫耀的赞叹的品尝一天的战利品,欢声笑语,幸福与满足洋溢在脸上......

        大山里土地是贫瘠的,却生长着无尽的物产。打板栗,采蘑菇,摘蕨菜,采野葱,摘香椿,折竹笋,挖葛根,砍葛虫......

         时光停留了,生活中没有了寂寞与浮躁这些词句,只有安然,恬淡,舒畅......



  夜不再漫长,光阴不再虚度。路不再遥远,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生活中的许多苦难,我们要学会承受,学会担当;前方无路时,要想到转弯;心有阳光,笑才坦荡;身有翅膀,路才久长。

  我们总想活成一首诗,却无奈是平凡的人,于是只有坦然奔走在平凡之路,继续追寻属于自己的答案......

后续

      在向陈校长请教交流时,她提议我多说说那边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的故事。

      我却想不起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无非是五十多岁的张校长、杨副校长还有张副校长也会亲自上篮球赛场,和年轻的老师们来一场;也和大家一起下棋,说笑聊天;一起上山下河找“收成”。

      无非是老师们要克服与家人、孩子的离别,和生活里的种种困难。

      无非是老师们经常在一起散步,爬山;一起打板栗、采蘑菇......

      无非是老师们工作时间都很忙碌,没有时间去抱怨、和议论其他的事情。

      无非是老师都受老百姓们喜欢,都亲切的和老师们打招呼。

      无非是每年学校在县里教学评估中排名靠前。

      无非是学校发给我们各种奖状。

      无非是学生们听话诚实有礼貌,虽然有的孩子成绩不好。

      无非是小镇上 用的是水库的水还经常停水停电。

      无非是......


      当老师们有了归属感,心藏大爱之心;当老师、学校、社会有了默契与和谐,那么在教学路上会有什么遗憾吗。


      这虽然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事,我们却是那么怀念、感动和向往......。

                                     伟业

                                  2020年8月

阅读 111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