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央视《开讲啦》节目录制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志珍在央视录制节目时,主持人发现她穿的鞋子因鞋底老化,掉落了不少黑渣。当这个细节被提及时,王院士笑着自嘲“出了洋相”,台下观众却对她报以热烈掌声。从王志珍院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令人敬佩的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既有助于科研工作者坚守初心、潜心科研,也有助于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
王志珍院士用一双掉渣的鞋子,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她的低调朴素没有遮住科研的光环,反而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成为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其次,王院士展现了当代科研工作者身上的科学家精神,体现了精神的传承。最后,艰苦朴素等优良精神作为主流价值观在社会宣扬,促进了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之所以能引来现场观众的掌声和万千网友的点赞,首先是因为王院士的行为受人尊敬,品质值得敬佩;其次,王院士的这种醉心事业、甘于清贫的做法与当下部分科研工作者急功近利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从社会来看,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种物我两忘的状态,也引发了大家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培养铸就这样精神财富。一是继承发扬科学家精神。各级政府要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科技工作者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勤奋钻研,不慕虚荣,不计名利。主流媒体平台要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生动事迹。学校要注重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通过启发式、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展英才计划、少年科学院等工作,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二是科研工作要回归本真。一方面,强化制度约束,中科院、教育部、中科协等部门应出台相关制度,明确学术不端的行为界定,设法预防、发现、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另一方面,做到有效追责,评审的学术成果如果存在问题,评审的专家是难辞其咎的,因此除了要处罚当事者,还应追究评审者的责任。此外,各地各部门要精简各类科技评奖,减轻参评负担,为科学家松绑,营造踏实搞研究的科研生态。三是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一方面,要塑造积极的心态和价值观,通过读书、交流、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吸取他人的智慧和经验的同时,也要不断反思自我,从而修正错误、成长进步。另一方面,要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可以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平台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实践积累经验,通过项目实践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