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瑜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实践出真知,笔下生精彩——《我的植物朋友》习作教学课例研讨活动

创建于2023-12-25 阅读363

相同的课题,

不同的表现方式;

一样的目的,别样的场面;

不同的风格,同样的期望。

  在写作文时,很多孩子因为自身的阅历和阅读量的问题,常常无话可写。刘向曾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于是,我们尝试让孩子们提前先动手亲自实践,然后再在课堂上教孩子如何写好《我的植物朋友》。

       12月21日,课题组里曾小瑜和王锦强两位老师在三年级两个班级里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习作主题是《我的植物朋友》。

精彩课堂呈现

  活动中,两位老师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实现了教学优势互补,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

        课堂上曾老师引导学生借助自己课前种的植物,以及精心制作的“植物记录卡”,向全班介绍自己的植物朋友,学生们自信大方,从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等方面畅所欲言;接着,曾老师运用“五感观察法”,结合《荷花》一课,介绍了自己的荷花朋友;最后,学生们完成伙伴学习单,将喜欢的植物用文字记录下来,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

  而王老师课堂亲切自然,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为能让学生顺利完成本次习作,搭设了多个支架。如通过做植物观察卡,让学生在有目的的观察和记录过程中,积累习作素材,实现有话可说;在观察方法方面,提示学生运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法进行观察,提示学生通过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感受植物的特点,实现了观察过程中有法可依。教学设计有条不紊,有亮点,有深度,学生有效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课后研讨氛围和谐

  课后,两位老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分别进行了反思。听课的老师们也毫无避讳的进行了评课和讨论,对两位授课老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蔡虹既肯定了两位老师课堂中的亮点,又指明了未来努力方向。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此次研讨活动取得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学无止境,教亦无涯!这两节课传递了一些信息:第一,紧扣《课标》进行课程设计。也许,减负的前提下,增效应该是降低难度。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是搭梯子的时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我们的初衷,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让孩子动手实践学会观察,提升表达能力。其次,我们老师在习作课上,不要想着一下子面面俱到,应该是每一次突破一个点。

阅读 36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