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在学校的组织下,我校开展了地理教研组教学教研活动。上午第一节和第二节课,我校高二地理教师周文豪、高一地理教师何金燕分别运用自主课堂模式进行授课。本校全体地理组老师及湖北省特级教师胡龙成老师参与听课活动。
首先,由周文豪老师在高二(15)班进行授课。本节课教学主要内容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重点在认识不同区域之间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并分析影响因素,难点是结合实例,会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设计思路是利用中国几个特殊区域景观图来讲解几个分异规律和讲练结合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提升做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对学生进行课检,课检时间规定五分钟,接下来是小组讨论时间,讨论时间规定15分钟,各小组分别就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讨论分析,以及做上台展示的准备,讨论时间结束后,由周老师临时抽检的几个小组依次进行小组上台展示,上台的几位同学基本都能将知识点讲解得比较清晰,在讲解过程中周老师一边听同学们展示一边记录,并及时把控课堂节奏,较为圆满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
第二节课由何金燕老师在高一B(6)班进行授课,授课的内容是自然灾害中的台风与寒潮,何老师同样采用了自主课堂模式进行授课,何老师在课前为学生提供了详细的导学案,从概念、成因、分布地区、危害等方面指明了预习的路径,并以填充题的形式突出了关键词,并以判断题的形式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了,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分组讨论、分别展示预习成果、小组提问和学生互相提问,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事可做,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
最后由胡特对两位老师进行指导与点评,胡特认为周老师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响应学校课程改革的号召,在教学中通过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成学习的主人,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令人满意。但是可能由于受时间仓促的影响,这节课给人印象是还有些粗糙,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雕刻打磨,通过精工细作,使其日臻完善,促进教学水平进一步地提高。
胡特认为何金燕老师在讲授本课时,遵循课改要求,围绕新课标,对教材进行了灵活处理,以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不拘一格的教学手法而引人注目,具有高参与度、拓展深度、提高效度、追求准度等特点,总体而言是一节较为成功的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