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气温逐渐下降,天气也变得干燥起来。儿童适应能力差,皮肤稚嫩,与成人相比需要更多的水分,轻易显现口干舌燥、便秘等一系列阴虚内热的征象,这让很多父母很是着急。
那么,
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少生病呢?
腹泻
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秋季腹泻一般持续3-9天,前3天症状最严重。
预防措施:
◆ 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 3岁以下孩子可每年服用1次轮状病毒疫苗,3-5岁期间服用1次即可。
注意事项:
✔ 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更不能滥用抗生素。
✔ 发现孩子感染了轮状病毒,建议及时隔离进行观察和治疗,特别是二孩家庭,更要注意交叉感染。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指肺部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可通过飞沫传播或者直接传播,婴幼儿、免疫力低下是高危发病人群。
临床表现:
支原体肺炎感染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一般咳嗽比较剧烈。而且发热退后咳嗽还可能持续1-2周。支原体肺炎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还可引起肺外并发症,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预防措施:
◆ 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 咳嗽打喷嚏使用纸巾捂住口鼻。
◆ 注意手卫生,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清洁洗手。
◆ 幼儿园等重点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短,一般1-2天,短者数小时,最长3-4天。呼吸道症状往往较轻,起初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高到39°~40°,继而全身不适、剧烈头痛、腰、背及四肢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有腹泻,部分患者2-3天后才出现打喷嚏、流涕、鼻塞及咳嗽。
预防措施
◆流感流行期间,应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减少聚会、集体娱乐活动、不探亲访友、出门戴口罩
◆室内经常开窗通风。
◆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
冬季,由于日照时间减少,儿童容易缺钙,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的孩子最易中招。换季期,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预防措施:
◆ 预防手足口病,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 减少孩子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游乐园、室内商场、公共交通这些公共场所,由于人群密集,病毒密度相对较大,孩子很容易被传染。
因此要重视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和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海产品、小鱼小虾、芝麻酱等,同时要补充含维生素D的食品来帮助钙质吸收,儿童要多晒太阳,必要时还可以添加钙补充剂,以预防儿童佝偻病和牙齿发育不全。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临床表现:
症状为口腔咽峡部疱疹,疱疹周围红肿,1-2天后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疱疹也可以出现在口腔的其他部位。
预防措施:
◆尽量少带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可增强幼儿自身免疫力。
◆每天入园前,请家长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
家长注意事项
1.每天入园前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若发现有感冒发烧、咳嗽、头痛、乏力、手足疱疹、口腔溃疡、腹泻等现象,应及时带幼儿到正规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如确诊为传染病,请及时告知班主任老师,切不可隐瞒。
2.在观察和治疗期间,家长多和老师保持联系,便于班级老师了解幼儿情况。
3.家长应当配合保健医生和老师做好每日的晨检工作。若晨检时发现幼儿有异常情况,请您及时带幼儿到正规医院就诊。
冬季传染病种类多、感染率大,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一起携手,做好预防工作,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