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世界著名、影响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由余淑敏老师执教的《赶圩归来啊哩哩》这堂音乐课比较生动形象,教学设计明确,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余老师通过跳彝族舞蹈引入音乐课主题,认真准备了各种关于彝族的资料,通过欣赏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在教学环节中,注重乐器使用,加入了双响筒、三角铁、摇铃等乐器,通过教师示范演奏和让学生自己演奏,让学生感受了不同情绪的音乐强烈的节奏感。
邰思怡老师执教的《咏鹅》,邰老师运用了谜语导入的方法,不但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年龄特点引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整节课,邰老师十分注重歌曲与古诗韵律美的相结合,既符合了新课程的课程整合的理念,又为学生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李冰雪老师执教的《妈妈的心》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使学生有感情地表演了歌曲,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学唱中,教学重难点都能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得不错,整节课能自然流畅地循序渐进、非常紧凑地完成了教学内容。我听到孩子们能用情感来演唱歌曲,也看到了孩子们非常投入的表演,也感受到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孩子们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和对祖国的热爱。
赵雪茹老师执教的《外婆的澎湖湾》一课,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赵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特别是对于平常我们不太注重的歌曲背景及作者这一块的介绍和讲解,赵老师做的是非常的好,通过这首歌曲创作背景及作者的个人经历介绍,让我们听课的老师都给对这首熟悉的老歌,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同时更感受到了一份久违的温馨!更让孩子们听后,更增强了对这首歌的学习兴趣。
魏冉老师执教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是一首富有童话色彩的儿童歌曲,节奏明快,舞蹈性很强,适合于边表演边歌唱。本课不单单停留在这一首歌的教学上,而是以“舞会”为主线,让“洋娃娃”和“小熊”来跳舞,增加了舞蹈表演等内容,形式活泼,引导学生加深对歌曲的认识,并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种舞会的情景。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的学习感受音乐的美。
沉醉在奥尔夫音乐的世界,仿佛鱼儿畅游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都被音乐诠释得淋漓尽致。感谢奥尔夫,让我们能以这种方式感受生活,奥尔夫音乐,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艺术。它让我感受到情感的波动,仿佛在五线谱上看到了情绪的起伏。如果你也喜欢音乐,一定要尝试一下奥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