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的演变
中班
上海市金山区石化幼稚总园临潮幼儿园/谭苇婷
随着“交通工具”主题的深入,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车很感兴趣,他们体会到交通工具能给人们带来方便,对关于车的常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活动车辆总动员”中,我带着孩子们跟随音乐创编检修车辆和给车加油的动作,孩子们热情高涨。活动后,我发现小辉把他最感兴趣的加油情节延伸到了区域游戏中,带着小伙伴建起了“加油站”
一、新建了一个加油站
小辉和花花往班级活动区“建筑小工地”搬了许多材料,有各种纸盒、瓶瓶罐罐,还有丝巾。
材料准备完毕,小辉提议:“我们先用这些积木和纸盒铺一层吧。”花花赞同:“好!我们再慢慢垒高。”一层两层、三层,积木和纸盒越垒越高小辉说:“好了好了,已经很高了,可以了。”(图1)原来,他们要用这些材料建一个加油站。
图1 用垒高的方法搭加油站
“哪里是(油的)出口呀?”花花们在这个盒子里放两个饮料瓶当油罐,油就可以从这里流出去啦。”花花拍手同问道。小辉想了想,说:“这样吧,我们在这个盒子里放两个饮料瓶当油罐,油就可以从这里流出去啦。”花花拍手同意:“好呀,好呀!”于是,他们俩从百宝箱里拿来两个饮料瓶,放进纸盒里(图2)。
图2 用饮料瓶当油罐
“应该还有根管子。”小辉挠了挠头,说,“我们再去百宝箱里找一找看还有什么。”花花看到放在一旁的丝巾,叫住小辉:“哎,回来回来,我们用这个丝巾吧!它可以当管子呀,软软的。”“那好吧。”小辉点了点头。两人小心翼翼地将丝巾的一头放进盒子里的饮料瓶口,“油管”也完成了(图3)
图3 用丝巾当油管
加油站建好了,怎么没有人来加油呢?两个孩子想了想,分头去娃娃家和小吃店吆喝道:“我们新建了一个加油站,欢迎来加油哦!”
沐沐听见了,走过来,伸出手说:“我要加油。”花花拿起用丝巾做的油管给第一位顾客加了油(图4)。
图4 给顾客加油
在分享环节,花花说:“今天,我和小辉一起建了加油站,只有沐沐一个人来加油。可是她没开车,我就只能给她在手上加油了。”
“活动室里没有车,怎么办?”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有的提议:“去娃娃家、小吃店串门的时候,可以把小椅子当车用,没油的时候就可以去加油啦,这样加油站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顾客了。”快递站的小朋友也说:“快递员送货时,也可以开“椅子车’!”“对,快递员每天送货很忙,也需要加油的。”
小辉听到后,着急地说:“这么多车,我的加油站停不下呀。”花花也说:“是,而且我们的加油站在垫子上面,椅子推不上去的。”“你们可以换个大点儿的地方呀。”“我觉得小餐厅挺大的,椅子车可以开来开去。”小伙伴们纷纷想议道。小辉和花花想了想,同意了。
教师的思考
小辉和花花在建加油站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计划性,他们对加油站的高度、油罐出口和油管的设置以及如何吸引顾客都有自己的想法。在他们眼中然葡变成了加油机,饮料瓶变成了油罐,丝巾变成了油管(兼油枪),这种以物代物的象征游戏,因顺畅的语言交流而实现了同伴共享。随着游戏情节的推进百人主动寻找材料、解决问题。其中,最让我叹服的,是花花将丝巾当成油管的理由。虽然丝巾并不具备管状物的特征,但花花敏感地注意到了它与油管的共通之处一一软软的。这种超脱了外形特征的象征,让我看到了幼儿流畅、灵活的想象力。
在分享时,花花提出了他们今天遇到的问题:来加油的人很少、活动室里没有车。对此,我没有直接帮助他们解决,而是将问题抛给了幼儿。大家的建议继而引发了花花和小辉的新问题:车太多了加油站装不下、椅子车推不上垫子。于是,大家又决定改变加油站建造的地点。正是同伴的讨论,推动着游戏不断完善,让游戏内容愈发丰富。
二、你这个一点儿也不像加油站
第二天,小辉和花花听取大家的建议,将建造加油站的材料抱到了活动区“小餐厅”。他们将里面的桌子挪到一旁,腾出一片空地。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天他们建起加油站来,可就快多了。
正当两人要开张的时候,曦曦抱着纸盒和积木出现了。他将积木搭在纸盒上,再放一根领带,加油站就算完成了。他兴奋地对小辉和花花说:“我也建了“个加油站,你们快来看!”
小辉看了看,很快提出了不同的想法。他对曦曦说:“你这个不是加油站都没有按钮,也没有加油的数字,怎么知道加了多少油呀?我来帮你建得高一点儿,装一个油表吧。小辉边说边动起手来。(图5)
图5 小辉帮曦曦调整加油站
可是曦曦不愿意。“我就喜欢这样的加油站你不要动!”他带着哭腔对小辉说,“我不要你那样的加油站,我就喜欢简简单单的,你不要动我的加油站!”
小辉仍然坚持着,他说:“你这个一点儿也不像加油站。我看到我爸爸加油的时候,有一个表,上面的数字是会动的。你这什么都没有,都看不到加了多少油!你看我的豪华版加油站.....”
曦曦更伤心了,大哭着和小辉争论起来。一旁的顾客加不到油,只能将椅子车停在一旁等待。
在分享时,我问:“今天加油站发生了什么事?可以跟其他小朋友说一说吗?”曦曦和小辉还没说几句,又争论起来。这时,小义说:“今天我开着椅子车想去加油,可是加油站都不给我加油,他们一直在吵架,说还没有建好。本来我想开车去娃娃家做客的,可是没加到油,我只能走着去了。”阿泽也说:“我送货的车子没油了,他们也不让我加,哼!”大家纷纷投诉。
“那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吵架吗?”我问道。
“因为他们俩的加油站搭得不一样。”小义站起来说。“我听到曦曦说他喜欢简单的加油站,可是小辉说他那个不像加油站,所以他们两个吵起来了。”阿泽说。“我看到小辉在帮曦曦改加油站,但是曦曦不想让他碰自己的加油站。”阿修补充道。
“哦,原来是因为他们喜欢的加油站不同。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可以把两个加油站都保留吗?”我问道。孩子们挠头思考起来。 宥宥说:“我看到爸爸加油的时候,加油站里有好多加油的地方。”我追问道:“这些加油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吗?”这一次没人回答,看来孩子们在生活中还没有关注到这方面的细节。“没关系,你们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相信你们会找到答案的。”我鼓励孩子们。
活动结束后,我在班级群里跟家长介绍了今天的游戏情况,并提议家长带孩子去给自己家的车加油,让孩子们看看加油站的环境,没时间的家长也可以在网上搜一搜相关资料给孩子看。
教师的思考
在今天的游戏中,小辉的关注点聚焦于加油站的油表,明显地表现出对油表上的按钮和数字的关注。他和曦曦的冲突也正是来源于此。为什么小辉突然这么强调油表的细节呢? 在跟小辉的家长沟通之后,我明白了背后的原因。原来,小辉的爸爸平时非常重视孩子的想法,也经常和小辉一起用乐高积木搭建他感兴趣的车、飞机、变形金刚等。昨天回家后,小辉和爸爸说起加油站的游戏,于是爸爸带着他用乐高搭建了加油站,其中就有油表。有了这样的经验,小辉对加油站的认知更细致了,自然会体现到今天的游戏中来,他希望自己的游戏更逼真。而曦曦的父母更看重孩子的认知学习,很少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想法,所以曦曦的思维相对比较固定,也更喜欢模仿。在今天的游戏中,曦曦只是单纯地模仿前一天小辉的做法,觉得只要有加油站、能加油就行了,所以他说“我就喜欢简筒单单的”。两人对加油站的期待不一样,再加上中班幼儿尚没有完全去自我中心,容易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移情能力较弱,爆发冲突也就难免了。
当幼儿发生争执时,我选择了按兵不动,只是默默地关注游戏的进程与幼儿的游戏行为,并在分享环节不带任何倾向地引发讨论,希望能够借助同伴的力量,帮助两名幼儿梳理彼此的想法。几名小顾客的分析和“投诉”,让小辉和曦曦意识到原来自己和对方的争执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心情,还让没加上油的顾客受了委屈。讨论过后,我貌似不经意地小结“原来是因为他们喜欢的加油站不同”,让幼儿意识到这只是喜好问题,并没有对错之分。相信这会对幼儿学习换位思考、理解别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讨论中,我还发现幼儿对加油站只有粗浅的认识,这不利于游戏的深入推进。既然加油站已经成为幼儿关注的话题,不如趁此契机,争取家长的配合,帮助幼儿拓展对加油站的直观经验。接下来,“加油站”游戏会有什么不一样呢?我很期待。
三、我们的加油站有两种加油机
第三天,孩子们果然主动谈论起加油站的话题,从加油站的油抢谈到如何用加油卡,还谈到了汽油的标号和气味。
小辉和曦曦来到小餐厅。他们已经和好如初,打算一起建加油站。“我们这次都用纸盒做加油机吧。”小辉提议。“好呀!”曦曦点头说道。两人有商有最做起来(图6)。
图6 合作建加油站
“曦曦,我找到了两个响板,你看,上面凹进去的地方像不像按钮?”小辉跑到曦曦面前高兴地大叫起来。“有点儿像。”曦曦也兴奋地说。“那我们放一个在盒子上,再放一个在这里。”小辉指着盒子附近说。“要两个按钮干吗啊?”曦曦疑惑地问。小辉回答:“加油的时候按一下这个,这边的油表就开始打表了呀。还有一个嘛··..··我想想··....当警报器吧,有什么危险就自动报警!”曦曦赞同道:“好好好!
接下来,他俩又搭了几个不同的加油机。他们向我介绍:“我们的加油站有两种加油机,一种是便宜的,另一种是贵的。”“加油的时候怎么区分是便宜的还是贵的呢?”我问。“便宜的就是简易版的呀,贵的就是豪华版的呀!”小辉回答。“而目里面的油也不一样,我爸爸加油的时候,我看到上面有数字92和95,所以我和小辉就也写了92和95”曦曦补充道
加油站终于建成了,他们跑去告诉快递站、娃娃家和小吃店的小朋友:“可以来加油啦!”快递员立即开来了椅子车,加起油来(图7)。
图7 给椅子车加油
教师的思考
从争执不休到能商量着一起搭建,发生转变的关键原因是:教师的追问和同佛的讨论启发了幼儿的思维,让两个小伙伴发现原来加油站里可以有不同的加油机,两种版本的加油机都能保留。这为幼儿日后养成尊重他人、求同存异的然世态度播下了健康的种子。
在第三天的游戏中,两名幼儿的搭建细节更丰富了,出现了两个不同功能的按钮、两种不同价格的油。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长的配合。通过去加油站实物考察、亲历加油过程或观看相关资料,幼儿积累了更多的直观经验,极大了丰富了游戏内容。
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幼儿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椅子车越来越多,造成了拥堵而餐厅已经是活动室中最大的区域了,该怎么改善车辆加油时的拥堵现象呢?我将继续跟随幼儿的脚步,提供适宜的支持,让幼儿拥有属于自己的真游戏。
教师小结
一、投放低结构材料,拓展幼儿游戏中的自主想象
中班幼儿不再满足于摆弄现成的玩具,他们更愿意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按照自己的意愿制作或使用替代物。因此,我们在班级一角设置了百宝箱,里面放了大大小小的瓶子、纸箱、纸盒、袋子、罐子等,鼓励幼儿以物代物、一物多用。这些低结构材料为幼儿提供了多种选择,促进幼儿思考,让幼儿在自由操作、试验、探索、即兴扮演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在功能。在“加油站游戏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材料,满足了自己的游戏需求,如将纸箱当作加油机、将饮料瓶当作油罐、将丝巾当作油管等,这正是低结构材料拓展幼儿自主想象的体现。
一、把幼儿推在前面,支持幼儿自主解决问题
在游戏过程中,我始终是一位隐在暗处的观察者、不动声色的引导者,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意图,在合适的时机,把问题抛给幼儿,把幼儿推到前支持幼儿自主思考、解决问题。
当幼儿在建筑小工地建起加油站时,我并没有马上阻止,而是静静观察,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尊重他们的游戏想法。
在了解幼儿的游戏过程之后,我利用分享环节,请幼儿说出自己遇到的回题,创造同伴学习的机会,并通过追问,让幼儿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小辉和暖赠的争执,是游戏过程中的一个焦点。在围绕这次争执展开的讨论中,幼儿思考的问题并不限于我的提问,而是从“什么东西需要到加油站加油?”“什么情况下需要开车?”到“怎样解决车流量大的问题?”“为什么会吵起来?”“加油站的员工吵起来对顾客会有什么影响?”再到“两个人喜欢的加油站不一样怎么办?”“不同的加油机有什么不一样? ” ....·.每个思考过程,都是幼儿对生活验的梳理,这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在幼儿对加油站的了解不够细致、游戏难以深入时,我借助家长的力量,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拓展对加油站的经验。这些经验反映到游戏中,自然地促进了游戏内容的丰富和游戏水平的提升。
三、在自主游戏中实现多方面发展
“加油站”的游戏内容由幼儿自主发起,游戏情节由幼儿自主推进,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也由幼儿自主解决。在这样的自主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在同伴交往生活认知、解决问题的方法、象征游戏的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曦曦一开始不让小辉碰自己的加油站,与小辉发生了冲突,但后来他能根据游戏发展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小辉共同完善加油站,让平行游戏变成了合作游戏。小辉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认识到他人会与自己有不同的看法,他能够学会协调不同的观点,改善同伴关系,主动和曦曦商量怎么建加油站。两人的交往技能都得到了提升。
通过讨论和游戏,幼儿意识到游戏地点的变化与可容纳的客流量之间的关系;随着游戏内容的不断丰富,特别是在家长的带领下去加油站考察过后,幼儿对加油站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加直观的认知。
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用商量、讨论、实地考察、从网上查资料等方法米解决透到的问题。这为他们日后解决问题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游戏之初,幼儿以纸盒、积木、瓶罐等为主要建造材料:之后,他们寻找为的物品,用丝巾代表油管,将响板作为按钮。替代物与象征轨在外形上伪相度越来越低,幼儿越来越能关注到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丝巾和油管都是软数的;有板像按钮一样能够按动。这意味着幼儿的象征水平有所提升。创造力与相象力更加丰富,游戏水平进一步提高。
专家视角
案例真实记录了几名中班幼儿自主、自由、自愿玩“加油站”游戏的过程,其间有问题、有冲突,也有成功体验;案例清晰呈现了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定点观察、深入了解幼儿的工作状态。案例给读者留下三方面的深刻印象。
第一,游戏过程是幼儿不断产生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连续三天的“加油站”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游戏主题经历了“初建一升级一建造多个加油机”的不同阶段。幼儿迎接着“用什么材料做油罐?”“有什么材料可以做油管和油枪?”“活动室里没有车,怎么办?”“车太多,加油站装不下怎么办?”“加油站造在垫子上,车开不上来怎么办?”“加油机要不要有油表、要不要有按钮呢?”“加油站各个加油机有什么不一样?”等诸多问题的挑战。为了使加油站更像真实的加油站,幼儿呈现出无限能量,他们寻找材料、选择新地址、分享经验、合作协商,让人由衷感慨:游戏激发的不仅仅是情节变化,更激发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内驱力。
第二,妥善解决幼儿游戏中的冲突,是教师专业水平的体现。本案例记录了一场关于简易版加油站与豪华版加油站的争论。类似的争论场景,我们在游戏中常常碰到,如何处理更适宜? 是各打五十大板,还是简单生硬地责令其中一方服从另一方?案例中的教师给出了她的做法她理解争执双方各持己见必定有各自的喜好,所以暂不判断“当事人的理由正确与否,但引导“顾客”说说各自的“窘境”,从而引发幼儿产生共鸣。同时,教师充分调动家长资源,为更多幼儿关注加油站的设施提供帮助,最终让事实说服幼儿、助推幼儿获得经验。这里,理解幼儿的各不相同,将争论化为教育契机,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第三,对幼儿游戏中的表现充满好奇,能激发教师研究幼儿的兴趣。案例中有一个片段很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即教师看到一名幼儿(小辉)表现出对油表上的按钮和数字特别关注时,教师问自己:“为什么他会突然这么强调油表的细节呢?”其实,这就是研究幼儿的典型状态,这样的好奇会引发教师有“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深度解读这也是了解幼儿、为幼儿提供针对性教育的前提。假如教师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常常伴有这样的追问,那么拥有“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将指日可待。
(徐则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