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我乘着一朵白云,穿梭于山城的雨雾中,带着盈盈一水间的娇媚,脉脉不得语的等待,只为与你赴一场春天的约会一一“第五届当代教育大讲堂.渝州之春”。
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与素养,构建高质量小学数学课”。可谓是大咖云集,精彩绝伦,这是一场教学的盛宴。
再见齐华老师身体好了许多,黑了不少。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你见过这样的课堂吗?在“教师缺席”的情况下实现“学习自治”,让他们真正成为一个个自主、自在、自觉、自由的学习者;还能“学会交往”,在发展自身学科素养、学习素养的同时,让各自的社会化技能和素养,包括如何与他人沟通、对话,如何在团队中承担责任,如何面对异己的观点,如何学会坚持和妥协,如何对他人保持理解与宽容等等,都获得长足的发展。
这就是社会化学习,是“学生基于学习小组而开展的致力于数学素养与社会化素养协同发展的交往式数学学习。”
我们一起来看课吧!首先,在学习单上以学习者的立场书写学习目标,以学生能够一眼就能看懂的通俗文字阐述。
第二环节,是社会化学习的展开期“团队共学”。制度决定文化,课前交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人人都学会,才是真成功。教师只负责答疑解惑,让学生在基于共同体的学习中,既能“学会思考”,获得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升;又能“学会学习”。
第三环节,是社会化学习的深化期“质疑深化”。没有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社会化学习很难实现个体与个体间思维与观念的共享与共赢。因而,这是社会化学习的重要前提,也是决定社会化学习能否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教师要么不出手,要出手,必是一针见血。这里,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是本课学习内容中最关键、最核心,也是学生独立研究、团队共学后依然有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或者是学生自以为已经明白,实质上并没有真正理解或明白的地方。教师通过恰如其分的追问,四两拨千斤,更似庖丁解牛,以“提问”的方式,把学生的视线全部聚焦于本课的关键概念、核心内容、重要问题、潜在方法上来。通过教师的有效追问与师生共思共议,让学生的认识从肤浅走向深刻,从零散走向结构,从知识技能走向数学思考,从知其然走向知其所有然,从看得见的数学内容走向看不见的方法素养,从学科关键能力走向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恰恰是“质疑深化”环节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四环节,是社会化学习的“反思期”,“无反思,不学习”。是反思,让学习有了及时、正向的反馈;是反思,让学习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从此,学习不只意味着经历学习的过程,它还包括,学习者要为自己及身处的团队承担应有的责任,学习者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同时还能更好地成就他人、成就团队。这大概就是反思最重要的意义,也是“社会化学习”能够给予学习者的重要礼物。
你在新翻的泥土里播下了一颗“春”的种子,终有一日,能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