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享科学探究之声——东方红区块2023年线上科学教研活动学习心得

创建于2023-12-24
阅读 38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推进武汉市“思维型科学探究实践”,2023 年 12 月 23 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主办的“思维型科学探究实践基地”第九场学术报告在线上展开。东方红区块的老师们积极参与学习,本次学习内容丰富,课程饱满,线上专家讲解深入浅出,围绕思维型科学探究实践主题,做谋划、促落实,共同唱响“科学探究”之声,协同奏响“优质发展”之音。

东方红小学科学教师

王华嵩老师:

通过线上学习思维型科学探究实践第9场报告,让我更深层面思考了思维型科学课堂与核心素养在科学课中如何实施

1.科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推理、分析、综合、评价和创新等能力。学生应能运用科学方法和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

2.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理解科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3.实验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4.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和观点的批判性评估能力,能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盲目接受权威或传统观点。

5.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尊重科学事实,崇尚科学精神,理解科学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环保、健康、安全等科学生活方式的价值观。

6.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这些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提升他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科技社会。


张贝君老师:

通过参加科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研究,我了解到科学素养是与小学科学课程中相关的所有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将科学课程核心素养限定在科学课程这一育人情境中,以满足个人。社会、职业等未来发展为价值取向,筛选和凝练科学课程核心素养。


罗丽老师:

12月23日早上全市科学教师线上参加了思维型科学探究实践基地第九场学术报告会,本次报告是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学教研员邵先发仙博士以科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研究为题分享了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科学学科的探索。通过学习我体会到科学课程改革进入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的核心就是思维。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规定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通过简单的知识传授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师今后在探究思维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好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邵发仙博士的报告引领我们深入研究课堂,深度理解思维型教学的基本原理;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应用迁移,我们要深化思维课堂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陈继红老师:

通过学习认识到,科学学科开展思维型教学,目的就是改变教学思想,向新课标看齐,向高考看齐。思维型教学是一种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教学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以及促进学生素养的形成。它就是利用思维规律、技能,特别是利用教与学的思维规律、技能,提高教与学效率。思维型教学,就是在学生“会学”上下功夫,就是努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思维型课堂所强调的思维,是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找到规律,实现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学中思,思中学,学思结合。这种教学就是掌握思维方法,体现思维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与思维,相辅相成,相互赋能。

今后教学活动中,我们力争用思维型教学核式,使学生受益。

东方红小学(东区)科学教师

陈琼老师:

一节好的科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科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科学,抓住科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科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乐学、爱学科学。


田甦老师:

科学核心素养体现在实验教学中要以探究为核心,其基本模型为: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实验、观察、记录、讨论、交流与汇报等等,但是在我们的课堂里是怎样引导学生参与并理解科学实践活动的?如何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并理解为什么这样做?首先,让孩子们学会科学的观察。因为科学的本质通过科学验证,观察是为了寻找证据,科学的观察是一种客观、理性的活动。其次,我们请勿忽视记录。记录是科学家最重要的工作和责任,是为了保存证据、分享发现和相互交流。观察记录必须保证客观性和准确性。再次,注意合理的假设。假设是一项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是一个具有推测性的有待证明的答案。学生的假设应有一定的观察的依据,假设之后必须有验证的活动,假设还要符合逻辑,总之不是随意的猜测。最后,作为科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即崇尚事实,尊重规范、强调可重复性,实验中的误差不可回避,误差很重要,科学数据不可能完全一致,因为科学仪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尊重数据,正确的对待误差。


王建萍老师:

通过学习我们深深懂得科学首先要掌握科学观念。知道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能在教师引导下,使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描述并解释常见现象的外在特征。

能在教师引导下,描述具体现象与事物的结构,分析并表达要素之 间的关系,找到它们之间重要的、共同的特征,使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 学现象。

能在教师引导下,建立事实与观点之间的联系,根据研究问题提出 假设或观点,并能提供支撑性的证据,可以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简 单的实验。

初步掌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 法,能针对事物的外在特征提出有一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最重要还是探究实践

初步具有从具体现象或事物中提出探究问题,以及基于已有经验和 知识制订简单探究计划的能力;能描述对象外部特征和现象,初步具有 分析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具有交流、反思以及评价探究过 程和结果的意识;初步具有参与技术与工程实践的意识及使用常见工具 的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我们作为教师还得不断学习。


朱文辉老师:

核心素养的落实既要注重课程建设,也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把握学生发展和学习规律,注重学科全面育人。

教师的教学应当是以学习支持、脚手架的方式,推动学生在情境的驱动下,通过亲历运用实践,促进新知的建构与核心素养的生成。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在保留学科边界、差异的同时,要基于情境、问题的驱动,注重单元之间、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让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与问题解决。教师要帮助学生识别、构建学科内部、学科与学科、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结点,让学生形成更深的知识理解力和运用力。

以真实性问题情境为依托,通过与真实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展现自己的所知、所学与所悟,实现知识建构与素养生成。要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学中,就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通过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方向、有动力、有规划地学习。以“学”为中心,注重学科育人,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真正拥有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要品德和关键能力。

东方红小学(南区)科学教师

罗昆鹏老师:

通过对13个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理解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4个跨学科概念,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学习过程中。

崇仁燕园小学科学教师

马畅老师:

2023年12月23日9:00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邵发仙研究员展开主题为“科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研究”的报告,阐述了科学课程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具体化需要,是科学教育本土化的需要,其表现标准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需要。邵老师从百年课标的比较、中外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对比、从对专业人士的访谈最后总结提炼出科学课程应当要培养以下4个核心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会议的最后也对一线教师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应当综合考虑小学生科学课程核心素养,教育过程要与学生发展相适应,根据学习进阶开展课堂形成性评价,提高对小学生的期望!


肖遥先老师:

学科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科课程核心素养是每门学科所承载的育人目标,用于指导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比总体教育目标更具体,却比课堂教学目标更概括。

一门课程往往不能承担全部的核心素养培养功能,需要与其他学科共同支撑起核心素养的培育责任。学科课程目标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变化,是对传统学科教育目标的继承、融合与超越。


祁怀恩老师:

我们得明确科学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的区别与联系:

  • 科学观念是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形成的对科学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等的认识,是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基于科学与技术的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观念包含科学概念。
  • 科学探究是在科学课程学习中形成的学习能力,在了解和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过程中形成的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施方案、处理数据、交流结果,以及在工程技术实践中形成的构思、设计、操作、实现、验证、优化等的能力。科学探究是科学实践的其中一种形式。
  • 科学思维是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体现在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推理与论证等思维方法在科学中的具体运用:基于事实和证据,对不同观点、结论和方案提出质疑和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和方案的能力。
  • 科学态度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社会责任。


陈晨老师:

通过本次学习我认识到科学思维的重要性,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思维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提出适合的探究问题;其次是选择材料要合适,所选取的材料间的结构性要指向科学知识的获取,所提供的材料要能够保证实验的成功;第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做必要的引导,组织学生有序进行学习。此外,我们要重视小学生的好奇心,这可能会促使他们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积累经验有效地帮助学生解答疑问,培养科学意识。

此次线上学习活动圆满结束,专家讲座指引新方向、提供新思考,在专家的引领下,东方红区块全体科学教师们一起探索、研究,携手并进奏科学之音,同心共研谱思维之乐,寻求突破科学探究教学困境的关键,助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阅读 38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