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的取材要是孩子所熟悉的,要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生活处处皆课程,挖掘孩子喜欢的课程,会让孩子真正成为课程的小主人。美丽迷人的植物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孩子们与生俱来会对植物爱不释手,他们积极地探索,惊喜地发现:植物不仅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是自己不可缺少的伙伴。引导孩子们去结识植物朋友,体验与自然交融,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获得发展。上一次我们一起认识了梨花,梨花很美丽,梨子也是很好吃的水果,今天,我们来了解我们日常可见的一种水果:苹果。
关于苹果的介绍
苹果,别名智慧果,蔷薇科苹果属植物。苹果茎干较高,小枝短而粗,呈圆柱形;叶片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有锯齿,叶柄粗壮;花朵较小呈伞状,淡粉色,表面有绒毛;果实较大,呈扁球形,果梗短粗;花期5月;果期7~10月。原产于欧洲、中亚西亚、北美、中国新疆。中国产地有辽宁、河北等地;国外分布于欧洲及亚洲中部,栽培历史已久,全世界温带地区均有种植。
苹果的生长习性
苹果喜光,喜微酸性到中性土壤,最适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心土为通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
苹果的名称由来
现代汉语所说的“苹果”一词源于梵语,为古印度佛经中所说的一种水果,最早被称为“频婆”,后被汉语借用,并有“平波”、“苹(蘋)婆”等写法。明朝万历年间的农书《群芳谱·果谱》中,有“苹果”词条,称:“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接用林檎体。树身耸直,叶青,似林檎而大,果如梨而圆滑。生青,熟则半红半白,或全红,光洁可爱玩,香闻数步。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惟八九分熟者最佳”。许多中国农学史、果树史专家认为这是汉语中最早使用“苹果”一词。中国土生苹果属植物在古代又称“柰”或“林檎”。李时珍说:“柰与林檎,一类二种也,树实皆似林檎而大。有白、赤、青三色,白者为素柰,赤者为丹柰,青者为绿柰”和“林檎,即柰之小而圆者,其类有金林檎、红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皆以色味立名。”而《食性本草》中亦有说“林檎有三种,大长者为柰,圆者林檎,小者味涩为梣。”受中华文化影响,日语中的“林檎”即为苹果。在中国台湾地区,部分台语使用者也沿用日文的“林檎”称之。
苹果的品种
苹果品种数以百计,分为酒用品种、烹调品种、鲜食品种3大类。3类品种的大小、颜色、香味、光滑度(可能还有脆性、风味)等特点均有差别。不少品种含糖较高,中等酸度,丹宁含量很低。苹果除生食外,烹食方法也很多,常用作点心馅,苹果馅烤饼可能是最早的美国式甜食。炸苹果常与香肠、猪排等菜肴同食,尤其在欧洲特别普遍。最新的分类学证据显示苹果属的成员也不过38种,要查出一个“属谱”似乎也并非难事,但是每个种似乎都跟我们吃到的苹果有共同之处,并且每个种都可以提供一些水果,虽然有些味道着实不怎么样。从这个角度看,苹果属的每个种都有可能为超市中苹果的甘甜贡献了一分力量。大概在2000多年前,世界各地的果园都有种植。中国是苹果生产大国,产量占苹果总产量的65%。主要品种:陕西洛川富士、陕西延川富士;甘肃天水花牛苹果、山东红星、山西万荣等。
苹果树
苹果树多为异花授粉,有2%~4%的花座果较为理想。虽然成熟苹果的大小、形状、颜色和酸度因品种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差异很大,但通常圆形,直径50~100毫米,带红色或黄色。
苹果的营养价值
苹果含有较多的钾,能与人体过剩的钠盐结合,使之排出体外。当人体摄入钠盐过多时,吃些苹果,有利于平衡体内电解质。苹果中含有的磷和铁等元素,易被肠壁吸收,有补脑养血、宁神安眠作用。临床使用证明,让精神压抑患者嗅苹果香气后,心境大有好转,精神轻松愉快,压抑感消失。实验还证明,失眠患者在入睡前嗅苹果香味,能使人较快安静入睡。用苹果洗净挤汁,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连续服用,15天为一疗程,苹果具有降低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苹果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是公认的营养程度最高的健康水果之一。而苹果籽更被誉为“生命之库”,营养成分更是果肉的10倍以上。苹果籽蕴含大量植物性荷尔蒙,能有效双向调节人体内分泌,促进细胞微循环,提高细胞活性等。然而,苹果籽中含有毒性物质氰苷。氰苷遇酸或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可水解为剧毒物质氢氰酸(HCN)。每克苹果籽中的氰苷折算为氢氰酸后约有几百个微克,几乎不存在致人中毒的可能,但在日常食用苹果时,也应避免食用果核部分。
苹果红,苹果绿,苹果真好吃。一天一苹果,医生一边躲。同学们,快拿起苹果吃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