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映流年 “研”路皆芳华
——“幼小衔接视域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和平小语低年级教研活动纪实

天津模范小学
阅读 328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雪落寒,飘飘洒洒,纷纷扬扬;霜留意,青松银装,红瓦素纱。欣欣万物,与深秋挥别;繁茂美好,于凛冬绽放;“研”香氤氲,化“语”韵悠扬。为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幼小衔接视域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12月20日上午,和平区小学语文低年级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在教研员张婕老师的带领下共赴天津模范小学,掬一缕教研之芬芳入怀,展一季顾盼。

邂逅冬雪 悦见童真

  冬有来意,雪有诗情。范新悦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琼花翩跹,定格瞬间。范老师立足课标,研析教材,聚焦学习任务群,创设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系列学习任务。课堂伊始,邀请学生搭乘“观察号”列车,跟随学习伙伴“小雪花”一起遨游雪地,共度一场奇妙“冬”之旅。通过“雪花屋识雪花”、“雪地展寻画家”、“雪天地觅画作”、“雪剧场齐表演”、“雪礼物同书写”、“雪之景共创编”六个学习任务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以达成“识字、学文、探问”的教学目标。书声琅琅,趣意盎然,以读促悟,以读代讲。范老师借助形式多样的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合作,共读诗文;表演读文,活灵活现;童声配文,美文美读。

  执一隅纯真,享一方生趣。课堂上,学生们时而聚精会神,时而欢脱演绎,在眼看、耳听、心思、口诵中,寻寻觅觅,探索文字与声音的情感“循环互发”,让那片片银屑如蝶曼舞,如花翩飞,让那潺潺诗趣绵延悠远,余韵绕梁。

  冬雪晶莹,自然无瑕。张逸茜老师带来的《雪孩子》第二课时,“童”声童趣,共“话”温情。张老师紧扣主题,巧创情境,将“小白兔”与“雪孩子”带到课堂,引领学生帮助小白兔,共同踏上寻找雪孩子的旅途。

  方法引路,扶放有度。张老师抓住“学会默读”这一语文要素,或自读,或小组合作,在循序渐进中展开多次训练,使学生于水到渠成间掌握了默读方法。剖析动作,把握语言,配图引读,入情入境。张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未成曲调先有情”,在一次次的朗读中走进故事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其精神品质,感悟其深厚情谊。语用训练,佳词欢聚,张老师关注课后习题,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循循善诱,激发想象,灵动创作。课堂尾声,张老师邀请学生共写书信,品味真情。一句句动人心弦的话语,将雪孩子变为雾、变为霜、变为雪,永远留在我们身旁,焕发了孩子们心灵深处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带领学生徜徉于美好的童话世界,丰盈心田,俯拾芬芳。

冬阳如沐 齐拾光芒

  融融冬阳,悠悠“语”香,共“教”课堂,“研”续成长。课后,团队成员们围绕课堂内容、教学设计、整体特点等方面各抒己见,悦享“研”路时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止,心向往之。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索与追求,我们始终在路上。

冬韵满溢 掬研留香

  处处冬韵,暖意萦怀,“语”中融情,“文”声润心。张老师对两节研讨课及老师们的点评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围绕阅读课的教学,向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张老师强调针对不同文体,教师应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展开课堂教学。儿歌教学,要基于诗歌中自然、富有情趣的儿童视角,采用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诵读手段,赋予意境优美的诗歌审美特质,叩击学生诗意的心灵。而对于童话教学,则要启用童话思维,结合单元主题、语文要素、课后习题等方面,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详略得当、主次明晰的教学设计,从而实现“长文短教”,以此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童话故事的学习妙趣横生,言意兼得。除此之外,针对低年级学生,我们还应适时放慢教学节奏,适度降低教学难度,关注课堂生成过程,予以学生及时指导,在明确、具象的要求下,将教学目标落实到位,让课堂教学落地生花。

  飞雪映流年,“研”路皆芳华。我们的每一步探索,都如雪鸿泥爪,历历在前。年年落雪,雪落年年,冬雪是见证亦是陪伴。和平小语低年级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将继续在区教研员张老师的带领下,踏遍银粟漫天,心藏万物风华,让每一步脚印都清晰可见,让每一份耕耘都丰盛醇香。

撰稿:范新悦

审核:张婕

阅读 328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