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侨批为眼,看世间万象

——以侨批为例看福建地方文化发展

俊俏是你老公
编辑于01-13
阅读 122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侨批的概念:

信款合一的特殊家书

侨批是海外华侨寄给国内侨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这里的“侨”泛指海外的华人华侨,“批”则是福建方言对书信的称呼,是指近代以来华人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期通过邮政及银行渠道寄给国内眷属的书信汇款以及回批的统称。

侨批的意义

侨批是福州社会历史发展的真实见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侨批档案真实记录了侨乡和移居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情况,呈现了广大华侨刻苦耐劳、自强不息、团结互助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爱乡、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彰显了孝悌、信义等中国传统文化内核,见证了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之间持续不断的交流与融合,是研究近代史原始而珍贵的档案文献,具有不可替代的遗产价值。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汕头侨批文物馆时曾经说到,“‘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民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总书记的话语再次强调了“侨批”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与历久弥新的当代价值,这也是今天的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再次了解学习了解“侨批”的意义所在。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我们却能通过这些年湮世远的历史文献,窥见一个跃动在字符之上的近代福建百景图。


侨批与下南洋:开眼看世界

先从侨批的寄件人与收件人说起。19世纪中后期,清廷腐败无能,被迫允许西方各国在华自由招募劳工,加上临近东南亚的地利,闽粤两地出现了“下南洋”的移民潮。这些劳工就是侨批最早最主要的寄件人,而国内的家眷则为收件人。在外务工的华人华侨往国内的书信除了汇款外,有的还附有当地的特色产品,这不就是一种代购的雏形吗?

国内的侨眷通过侨批既改善了他们在国内的生活,也拓宽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这一方面体现了晚清时期,国内外发展的悬殊,另一方面,也是被动开放口岸后,底层中国人走向世界,“开眼看世界”的一步。我们认为,福建人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侨批与邮政和银行:

    时代的寻宝者

       寄件人和收件人之间也需要中间人来传递。侨批于明嘉靖年间汇寄侨批的媒介,很可能是由走私贸易的商人来担任。19世纪中后期,大量侨批汇寄的需求刺激了催生了一个专事递送侨批的行业。这些从事侨批寄送的经营者被称为“水客”,随后形成了更为完善的侨批经营机构——批局

        水客凭借良好的个人信用和人脉关系以及熟悉移居地和家乡两地环境的优势,一直坚持到20世纪50年代。 据载,20世纪初仅厦门地区的说客就有1200多人。这种“熟人熟客”和“同乡人经营”的水客模式既符合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到的血缘社会和地缘社会的概念,具有中国社会的普适性,同时它也孕育在福建宗族力量强大,重视家乡的独特土壤,有其特殊性。

       后来,随着侨批业的发展,批局经营逐渐发展为国内外侨批业的主体,形成了汇通海内外的侨批经营网络。批局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由水客直接创办,二是由各业商人创办,三是由部分民信局兼营侨批或改营侨批业务而来。早在清道光七年(1827)年漳州就出现了批局。

其中,较为闻名的是郭有品先生于1897年创办的天一信局,经营时间历48年,在鼎盛时期在海外七个国家设有24个信局,国内有十多家派送机构。侨批封上的列字及编号、是海外批信局对批信运作的管理方法,是海外侨批信局走向专业化经营及管理的产物。侨批实物显示,侨批列字主要有六种。研究侨批列字的规律方法,不仅能折射出批局的兴衰史,而且能折射出华人文化与异国文化的交融状况。 信局总部位于漳州角美镇,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明显受到了南洋建筑风格影响,这正与它的经营业务以及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息息相关。

天一信局已成过去,但它这种创新进取的精神却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深深地融入了福建人的骨血。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今天,福建人依旧敢闯敢拼,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遍地开花的民营企业,发展蒸蒸日上,覆盖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既有鸿星尔克这样的良心国货,也有宁德时代这样的创新重工车企,还有字节跳动这样的互联网大厂。福建人可以被称为时代的寻宝者。

侨批是中国近代邮政和银行的史前之物。现存于福建省博物院中最早的侨批年份为1883年,而中国本土最早的邮政为1896年成立的大清邮政局,中国本土最早的银行为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侨批汇寄的繁荣也激发了邮政和银行的活力,同时,现代邮政、金融机构的介入亦促进了侨批业的发展。

其中,侨批业中的诚信精神与敬业精神也融入了近现代邮政与银行的服务理念中。借贷契约与还款侨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蕴含了中华民族的诚信思想和理念,对增强社会诚信意识、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及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随着侨批业的发展,政府一方面加强了对侨批业的监管,另一方面运用现代邮政为侨批业服务。20世纪70年代,侨批业务归口中国银行专门办理。至此,民营侨批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侨批与三爱精神

侨批是维系海外华侨华人与家乡的经济与精神纽带。它对侨眷的生活和侨乡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彰显了海外华人华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赤子情怀和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精神风貌。

爱家人:顾家赡养

海外华侨虽身在异国,却心系故乡,稍有积蓄便寄钱回家,赡养父母、妻儿,甚至仅一元钱也要掰成两半,一半生活,一半养家。一封封侨批内容虽为家庭琐事,却充满了浓浓的思亲孝悌之情,随之而至的侨汇更是维持和改善家庭生活的重要保障。

        根据郑林宽《福建华侨汇款》,20世纪30年代华侨汇款占福建省华侨家庭收入的80%以上,这意味着侨汇几乎成为他们维持生活的唯一来源。在很多民国时期的福建家庭合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为女性的身影,这正是当时“男人出洋,妇女在家”的华侨家庭缩影

         在1964年5月23日马来西亚麻坡寄往北京的一封侨批中,甚至写道:“金纯吾儿:兹再付港元壹佰元,以为汝之学费。余(我)之手部尚未痊愈,此款乃向亲友借来应付汝的,汝收到后,应立即告诉我为要。余别无言,叩问,近好!”手疾尚未痊愈的父亲甚至向别人借钱寄回国来支付儿子的学费,拳拳爱子之心,多少动人情意都在这封信中。难怪我们要说“纸短情长”,这样的情意,如何不让人动容啊!

爱家乡:兴乡之源

海外华侨华人热心家乡慈善公益事业,其中尤以捐资办学最为突出,据相关史料统计,1915年至1949年全省华侨捐资兴办的中学有48所,小学967所;1949年至1966年华侨捐资办学达5494.34万元人民币。此外,在造桥铺路、赈灾、医疗等方面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如20世纪三十年代的爱国侨领胡文虎先生就在福建捐赠了百所小学校舍。还有1921年漳州籍菲律宾华侨黄开銌寄给黄开物的侨批,信中就提到了给锦宅华侨学校特别捐款项431元。

海外华侨华人积极投资家乡建设,加速了闽南侨乡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20世纪20年代前后,爱国华侨掀起修筑公路的热潮,福建公路得到极大发展。

1919—1931年华侨投资的主要汽车公司有17家,总资本额370万元,其中侨资219.5万元(占总资本额的60%左右),总里程697.5公里,主要集中在泉州、漳州一带。在1910年5月,闽省旅外华侨积极集资修筑的福建省第一条铁路——漳厦铁路竣工运行。


爱祖国:赤子报国

侨胞们虽然身居海外,却心系祖国。

在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广大爱国华侨义无反顾,慷慨解囊,甚至不惜捐躯为国,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后,海外侨胞志士积极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福建光复前后,闽籍侨胞捐款总数就“不下二百万元”。

1946年,菲律宾华侨郑勋专寄给福建晋江永宁郑祝治的侨批中讲述了他在日本侵占菲律宾三年多时间里遭受日军追杀及百姓、亲人被日军杀害的所见所闻的惨况。这都是日本法西斯主义罪行的不二铁证。

在侨批里也藏着热血青年返国抗日的激扬青春,在1939年4月菲律宾马尼拉寄晋江侨批书信中就深情地写道:“前日,環侄正整装乘舟返国,但他此行不是回家省亲,乃是为国当兵服务而去。......我们只有等待,只有预祝他成功。......国难一天,严重一天,凡是中国的国民,都要尽国民的一分责任,同心奋斗,挽救危亡。你们虽然是小小的年纪,也应该努力念书,做一个替国家争气的人,且嘱!”

百年时空,昔人已去,对祖国清澈的爱确实代代相传。到今天,我们仍有为国牺牲的守边战士陈祥榕,他同样是十来岁的青葱少年,却依旧挺膺担当,有着寸土不让的气魄。看到他们,我们就知道少年强则国强,国强则少年强。这同样是对我们的寄语与期许,我们也要有勇担时代责任,助力民族复兴的自我要求。


侨批的当代价值:“海邦遗馥”

2013年6月,“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与敦煌文献实数和徽州契约文书并列的三大著名文档之一,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优秀文化遗产,更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记忆财富。它被称为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誉为“海邦遗馥”它记录了侨乡和移居地的社会历史变迁,反映了中国移民参与国际开发,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记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厚重的世界意义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侨批是兼有金融和邮政双重业务的跨国沟通体,不仅在精神上跨国转移钱款,而且更在于沟通情感,和谐家庭,是精神依托。可以说,侨批见证了天海各一方的相互守望。

海外华侨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对侨乡和移居地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融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海外华侨将海外的发展理念、文化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带回侨乡,促进了侨乡的经济建设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为侨乡社会有传统向现代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闽南方言中的外来词汇就进一步丰富了侨乡的语言内容。 1910年菲律宾马尼拉黄开物关于寄雪文、洋布等事宜寄给福建同安锦宅杜林氏的侨批,其中“雪文”(即香皂)一词,吸收了外语成分。还有华侨对侨乡教育事业和道路建设等的高度重视。这些都是今天的福建文化更加繁荣发展的丰沃肥料。

海外华侨同样将家乡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教育等带到移居地,成为移居地多元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促进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承与交融。如大量侨批中就提到海外华侨在移居地也不忘上山祭祖或请在侨乡的亲属代为祭扫祖先坟墓。或者是身着传统服饰,庆祝传统节日,修建传统宗祠与寺庙等建筑,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根系所在。更有意思的是,在移居地甚至举办过观音菩萨和大伯公圣诞妆艺的同场游行活动。


一方面,侨批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艰苦创业,勤劳勇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这种精神不仅是属于闽南人民的,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全人类的。在当今“一带一路”的语境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唤下,宣传与弘扬“侨批精神”更富有时代意义!

首先,侨批真实地记载了清民及近代时期中国与海外世界联系的民间“外交”史书,延续了千百年来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演化的历史脉络。

其次,海丝文脉是连续不断的,侨批在中国19和20世纪社会转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赓续了海丝文脉,中国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有其历史缘由。 

最后,侨批是海丝记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不中断的”“海上丝绸之路”珍贵的历史物证。

总结

侨批展示的不仅仅是福建作为著名侨乡的发展缩影,更是中国与世界的重要联结。侨批的纸页已泛黄,字迹也模糊,但其作为历史的摄像头,仍清晰地一幕幕回放着昔日的福建与昔日的中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既要记住来时的路,也要积极探索未来的路。在八闽山河与中华大地上,书写崭新的历史篇章,创造属于我们的时代故事!


参考内容

1.福建省档案馆、福建江夏学院货币博物馆展板

2.黄清海老师的侨批讲座:《闽帮侨批业与侨批精神》

3.李天赐 《侨批业与海外交通》

4.魏宁楠 《闽南侨批:映射闽南侨乡个体心理的历史镜像 》

5.曾旭波《侨批列字探析》

6.罗佩玲《侨乡契约文书、侨批档案与中国信用文化建设 ——以借贷契约与还款侨批为   例》

小组分工

  • 颜瑶瑜     美篇文字撰写
  • 刘欣雨 美篇排版
  • 黄一囡 实践活动照片拍摄处理    
  • 庄丹丹 讨论照片及视频拍摄
  • 黄梁萍 实践档案表文字撰写
  • 陈钰璟     实践档案表抄写    
  • 吴禹瞳 实践档案表打印提交

(从左到右:吴禹瞳,庄丹丹,黄一囡,陈钰璟,刘欣雨,黄梁萍,颜瑶瑜)

阅读 122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