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丰裕小学四一班线上家长课堂分享会-培养孩子的助人行为

😊
创建于2023-12-23
阅读 44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忽以善小而不为,忽以恶小而为之。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不理你,都不帮助你,你心里会是什么感受?

今天我们就《培养孩子的助人行为》这一话题讨论下

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从一些生活的小细节中就能体现出来。一句关心的话、扶人一把、帮忙提一下重物,都能展现孩子乐于助人的精神。孩子眼中有他人,心中有他人,才能知他人疾苦,才能在他人陷入困顿、危难时及时提供帮助。

一.那小学生的助人行为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逐渐由外部要求向内在需要转化

孩子自进入小学接受正规的系统教育开始,家长、老师对其助人行为的教育就非常重视。比如,在学校要帮助同学等这种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强化。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特别愿意听从大人的教导,表现出较多的助人行为。

2.范围扩大,形式多样

进入小学以后,由于接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孩子的助人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们不像在幼儿园那样,仅仅是帮助同伴、老师,而且愿意主动的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3.存在性别差异

助人行为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孩显著优于男孩。研究表面,攻击性行为倾向与雄性激素水平有关。这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在小学生活中调皮捣蛋、喜欢攻击别人的大多是男孩,而女孩大多是乖孩子。在小学阶段,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在对同伴实施助人行为仍然更多的在同性中展开。

二.影响孩子助人行为的因素又有哪些!

1.小学阶段儿童助人行为的发展特点

在幼儿时期,孩子的助人行为,更多受其自我中心主义的影响,在行为上只管自己的要求,而不在乎环境和他人。但是进入小学以后,这种现状有了很大的改善,孩子的行为越来越受环境或情境的影响。

2.环境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父母最先向孩子传授社会行为准则。父母既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又是孩子行为的直接指导人。冷淡、孤僻、不关心他人、经常约束孩子,并允许孩子表现出攻击性、对孩子进行体罚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往往较具敌意,攻击性强,而较少做出助人行为。家庭关系和谐,互动频繁的家庭环境则有利于孩子助人行为的发生。


助人以及仁心、爱心、善心,这些好的品格能让孩子收获到什么

                   -﹣孩子会获取有意义的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家长的我们就要以身作则、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孩子自然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间,并付诸于行动!

阅读 44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