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江西省教育学会举办了国际英语人文素养大赛,分为三步,第一从全省各个中小学的作品海选优秀作品,第二分市区进行复赛(以英语演讲形式),第三,复赛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的选手进行决赛。我们课题组成员有幸聘请做宜春站的评委。
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人们独特的文化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讲,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闪耀着中国古文化独特、优美而神秘的光芒,足以让中华民族为之自豪!
春节是一年之岁首,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举行各种活动庆贺新春,热闹喜庆气氛洋溢。这些活动均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正月十五,即元宵节。传统民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朱淑真《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清明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既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也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农历五月初五。传说屈原在这一天投江,人们在这一天竞渡,表示要拯救屈原。后来又把船改为龙形,叫龙舟竞渡。唐玄宗《端午》:“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农历七月七日。传说是牛郎织女相会之夜,人间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在庭院中摆设美酒瓜果,向织女星乞求让自己心灵手巧,称为“乞巧”。杜牧《七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农历八月十五。人们认为此时的月亮最圆最亮,是赏月和团圆的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祭神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中国传统节日。冬至前一日称为小至。冬至这天,南方流行吃汤圆,北方流行吃水饺。杜甫诗《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杜甫诗《腊日》:“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宋·孙纬《献寿》:“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灶时。
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是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就有祭祖、扫除、守岁、贴春联、挂灯笼等习俗。苏轼《守岁》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为摒弃陋习,弘扬文明新风尚,传递正能量,我校向各家长及全体学生发出倡议:
坚定中国梦,拒绝过洋节!弘扬中华文化,过好传统节日。尊重信仰,不盲目跟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过好我们的节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此,我校特对全校师生做如下要求:
一、坚持文化自信心,弘扬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向我们身边的朋友及亲人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
二、理性思考,拒绝被动过"洋节":理性地看待西方节日,不盲目仿效、不跟风、不媚外、不组织、不参与圣诞节的聚会与狂欢;不转发与"洋节"有关的短信、微博、微信。不互赠与"洋节"有关的礼物,如平安果等等。号召家长不带孩子参加平安夜活动、圣诞节聚会等。
三、家长要以身作则,大手拉小手,教育子女注意道路交通安全,维护社会公德,给孩子身心健康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应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自觉抵制过“洋节”,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守护我们的民族传统,保持我们的文化基因,认同并支持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
每个民族都有其传承的节日,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在此,我们呼吁大家拒绝"洋节",从我做起,传承文明,过中国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