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标 优化课堂 同课异构 
同放异彩——南赵楼镇中心校六合苑社区小学片区联合教研

南赵楼镇六合苑社区小学
编辑于2023-12-23
阅读 306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组内教师学会灵活处理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合理使用教学媒体,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实现教师智慧共享。根据中心校教研工作安排,12月初,南赵楼镇六合—户屯—姚庄第二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拉开了帷幕。

确定课题,精心准备。各年级组教师根据中心校活动方案要求,深度研读“新课标”、“大单元教学”确定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不同的学情建构出不同的教学设计,为课堂展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语文组“同课异构”的内容是《狐假虎威》。王永丽老师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在教学新知时能循循善诱,学生学习起来饶有兴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精准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孩子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为孩子们的想象插上了快乐的翅膀。

  李海燕老师以趣味识字为基础,以多种形式的认字方式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做好正向引导,语言优美,仪表大方,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在教学中由字到词再到句,交流识字方法。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四年级语文组“同课异构”的内容是《王戎不取道旁李》。田蕊老师在本节课,关联单元整体,创设情境,以任务驱动,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设计思辨性问题推进学习任务,展开思辨性活动辅以过程性评价,全面保障学习过程的有效实施,为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铺设路径,促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课后,老师们结合“新课标大单元教学”如何借助微改革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这一研讨主题,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老师们灵感碰撞,补充了很多实用的教法学法。一致认同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肯定学生的课堂表现,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欧满云老师将读贯穿始终。一读,学生自由朗读,将课文读准、读通,会停顿;二读,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文意,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同时,发挥想象,丰富情节;三读,在“课本剧视频大赛”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学会复述课文。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学懂课文,明白道理

         同伴互助,在研讨中学习提升。通过本次活动,大家明晰了在“双减”政策下,让文言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方式方法,继续落实“微改革”政策,助力探索有效有质的课堂。

  六年级三位教师共同执教《少年闰土》一课,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构想,是同课异构的魅力所在。三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娴熟的教学技艺给大家展现了异彩缤纷的课堂。

      孙玉松老师讲授的《少年闰土》结合“走近鲁迅”这个大单元的任务和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设置了三个任务。课堂教学环节体现了长文短教,达到了“文已止,而意未尽”的课堂效果。

  张慧娟老师执教《少年闰土》,紧紧围绕语文要素,创意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循环往复的品读中提升鉴赏、表达能力,把思维引向更深的层阶。

  宋老师运用朗读感悟品析的方法处理第四段中闰土的外貌描写,引导学生感受闰土的外貌特征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外貌的方法。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渐渐深入,教师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一个是高贵的少爷,一个是土里土气的农家少年,为什么被吸引了?然后巧妙地引出文中的几件趣事。

  精彩的课堂教学之后,老师们围绕课堂进行交流与研讨,大家各抒己见,分享交流,碰撞火花,以磨促教,积淀成长。

  道德与法治组:四年级两位老师执教的第四单元《正确认识广告》。韩长城老师教学活动形式多样,重难点突破巧妙,流程环环相扣。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整堂课师生活力四射,展示了高质高效的课堂。

  端木艳青老师利用课前活动准备单,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分享,结合生活情境进行小组辩论等课堂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广告就在我们身边。

  两节课后,听课老师教师针对两位老师的授课进行了讨论和点评。各位教师畅所欲言,现场妙语频出。大家就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要紧扣课本,还要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现生活化。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第八课《我们受特殊保护》。彭文婷老师的道法课通过讨论交流,真实案例的辨析等活动,了解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和法律上重要的年龄节点,学生知道了未成年人在受到特殊保护的同时,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法治教育不在于掌握具体的法律知识,法律常识。法治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通过课堂上的种种实践活动,传达给孩子一种法治观念,相信孩子们在生活中可以更知法懂法守法。

  孙运老师的课,孙老师从什么是未成年人,到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未成年人的特点,最后明确未成年人的责任,逐步帮助学生树立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用不同的环节设计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体会和感悟未成年人的不同之处,了解未成年人是易受害群体,因此需要专门法律的特殊保护。还通过不同的情景案例设置,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条理解更加深刻,加深了他们的法治观念。创设了“争做文明守法宣传员”的真实情境,依托任务评价单,考核学生课堂学习,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同时,孙老师引用生活当中的真实事例与枯燥的法律条文相结合,引发学生思考与交流,深入浅出地理解了未成年人受到的特殊保护。

  郑美灵老师的课干脆利落。整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郑老师利用视频引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激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形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 

  周老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五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一节完全开放的课堂,是思维与思维碰撞的课堂。在这节课里,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和分组验证以及讨论探索到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规律。周老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体现出对学生足够的信任。

  三年级数学“同课异构”的课题是:《认识分数》,三位教师对教材内容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教学策略让人耳目一新。

      谭红霞老师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通过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找分数,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体会分数与生活的联系。

  谭静老师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等直观手段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与平均分建立联系,使学生了解到分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获得对于数的理解的真正的情感体验。

  谭秀芝老师从淘气和笑笑两人“分苹果”的情境。她由用整数表示数引出生活中有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境,并借数学上“一半”的规范表示方法引入课题,明确本课的学习方向与任务。认识二分之一后,让学生进一步操作,使学生体会“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个正方形、半张纸等。

  各位老师剖析讲解相关分数知识教学要点,为老师们指明了教学的方向。三位老师都能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立足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创设具体情境,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学习都是主动的、愉悦的。

  本次五年级数学同课异构题目是《植树问题》。《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主要通过解决植树问题渗透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绘制线段、建立数学模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观察、发现、推理得出三种不同植树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梁爽老师课上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在解决的过程中发现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都根据“一一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引导,学生不但容易理解,而且较好的体会并使用了这种思想。

         李慧老师依照 “问—思—辨”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题引入,并让学生的手为素材导入新课,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由此让学生体会到植树问题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植树问题的欲望。李老师利用线段图和表格,揭示整理了三种不同的植树情况,体现了其设计的创新性与对教材内容的优化整合。

虽然是同课异构,但两位老师的课还是有很多相同的点。首先,都借助植树问题渗透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借助数形结合,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为思维发展的生长点;然后利用数形结合,建立棵数与间隔数的对应关系,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了凭借,也使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到渗透。最后引领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积小流成江河,积跬步至千里,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示教学风采、交流教学思想的平台,使教师们在同课中集思,异构中比较,比较中反思,反思中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地推动了南赵楼镇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让每一位老师在冬意浓浓,时光清浅;聚而论道,教研情暖的深冬共赴一场有诗意的教研盛会。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我们将以“新课标”为课改目标,秉承“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教研的路上且行且思、砥砺前行!

阅读 30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