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坊七巷,走入先辈之乡》

起名字很难
编辑于05-21
阅读 352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第一篇;走进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福州的“文化名片”。它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是福州市的老城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居建筑风格。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并逐渐发展成为福州商贾、文人士大夫聚集的重要场所。三坊七巷因地灵而人杰,这里一直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大量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皆出自于此,使得这块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成为福州的骄傲。历史上有超过70位名人在这里生活过,今天我们主要走进其中的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与林则徐故居。从中学习和探访他们的故事,体悟他们的一生。

第二篇;走入先辈之乡

林觉民

    林觉民(1887年—1911年4月27日[一说5月3日]),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 [1]

    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小组成员细心观看林觉民简介

林觉民不仅是一位优秀的革命烈士,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铁血丈夫。我们走进了林觉民的故居,仔细观看了《与妻书》的内容,也正好听到了讲解员的讲解,了解到林觉民临行前回家探望了父母和妻子陈意映,跟家人说学校正在放樱花假。当时陈意映已经怀孕。在香港,林觉民深夜里在手帕上写下了给父亲的《禀父书》及给妻子的《与妻书》。如此深明大义,正是中国人的民族脊梁,是革命青年的榜样。

小组成员的沉浸式学习《与妻书》

《与妻书》正文

【《与妻书》林觉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J411j75D/?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ca07f889c8da12f4afab8f37c169aad5

严复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男,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 ,新法家代表人物。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简介

严复先生复翻译了《天演论》等诸多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其立身行己且秉持特立独行的操守,学术政见有其一以贯之的原则,在翻译学上更是为一时之先,其风格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著名翻译家。其众多译著更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他的功过是非与成败得失,值得后世用心研究总结。也是我们福州侯官人,康有为称赞严复是“精通西学第一人”。梁启超称赞严复“于中学西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胡适称赞“严复是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李克强    评: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我们要赞叹在当时的中国,有一位思想的巨人率先将西方先进的思想带给中国,无论他的结局怎样,他给中国带来的价值不可估量。

严复的故居

在严复生平馆

我们可以一览这位北大首任校长

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这里有

八大译著的民国孤本

赫胥黎、孟德斯鸠、亚当·斯密......

启蒙思想之光照耀现世

中有严复先生坐像

先生握管凝思

似正酝酿那部惊世杰作《天演论》

笔醒整座山河

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     [52]    -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     [53]    ,福建    侯官县    人,中国    清代    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民族英雄。 林则徐官及人极。一生遍历地方,治绩卓著。虽在两广抗击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由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及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对晚清的    洋务运动    乃至日本的    明治维新    都具有启发作用。

蒋廷黻: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林文忠无疑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他尚以为自己的名誉比国事重要,别人更不必说了。林则徐的一生曲折万分,林则徐出生时,林家已是家道中落,外债颇多,林宾日虽为私塾先生,但因大部分用来还债,加之家里“食指既繁”,开支日大,“贫窭益甚”,三餐都无以为继,时常断炊挨饿。廪生的津贴,不足以养活一家人。在此情况下,陈帙只得以女红帮补家计,她也将此剪纸手艺传于女儿,才能维持家庭生活。 林则徐在母亲的支持下,虽不用代劳家计,但每天到书塾之前,都会先为母亲姊妹的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放学后,则再到店铺收钱交回母亲。贫寒的家世和生活境遇的刺激,使林则徐较一般的孩子早熟。他自少“沈敏悫谨,事亲至孝”,“天怀敦笃”,对辛苦劳作的母亲体贴同情,尽力相助。这也在之后的历史中体现出来,林则徐通过自己的努力,对中国的历史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了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的官位生平表

他的仕途可谓一波三折,却又步步高升,背后的艰辛与压力只有他自己才能够切身的感受到,他在位极人臣后,一心想的只有国家和人民,治理苏浙,治理水利,防塞策略,销禁鸦片。

吴月霄在《呈瓶泉居士林少穆先生则徐》中称赞:北斗士星明,中流一柱擎,勉为民社望,霖雨慰苍生。

与林则徐同代的梁廷枬在《夷氛闻记》中评论道:文忠(指林则徐)聪达谙练,集思广益,视国如家,兵旅所过,文戒预颁,村市秋毫无扰,及遇敌临阵,又教以成法,人人争先,其忠勇之气,早有以慑服远人,推诚士卒。

晚清学者李元度在《林文忠事略》中说:公(林则徐)于政事,无所不尽心,而其尤关天下治乱之数者,则以办夷务、剿粤寇二者为最巨,而皆斋志以终……然待人以恕,接人以诚,人咸乐为之用

连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都评价到:他的经历清白无瑕。他有着一个从未犯过错误的人的强烈信心。他为人处事很讲道德,有强烈的责任感。

林则徐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分为3个阶段;禁烟,缴烟,销烟。

禁烟;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是林则徐就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缴烟;    道光十九年二月十一(1839年3月25日),义律屈服,愿意约见任何一名官员。广州知府与他见面,但义律又不出现。林则徐向义律作最后通牒——《示谕外商速交鸦片烟土四条稿》,痛斥义律,义律最终于二月十四(1839年3月28日)朝早六时服从林则徐之命令。 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20283箱禀》;从林则徐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

销烟;    林则徐找出“海水浸化法” 的方法来销烟,这样可以将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小组成员在林则徐故居门口

参观完了他们的故居,感受到了历史人物故事的力量与吸引力,更体会他们心系国家,胸怀天下,为国家民族的满腔热血与一往无前。就像林则徐自己写的诗一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福祸避趋之。”如今的我们看到那时中国的改变,已感到十分不易,但身处那个时代的他们,是生活在黑暗里的中国,他们为了一个不知道能否实现的目标,投入身心,甚至投入生命,可怕的永远不是比不过列强,而是失去改变中国命运的勇气。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第八小组汇报作业

      

      

  

    

    

阅读 352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