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冬至 爱满冬日——洛阳市红山初级中学冬至饺子文化节活动

洛阳市红山初级中学
编辑于2023-12-22
阅读 268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冬至由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冬至习俗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起源于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的故事。张仲景在冬至这天舍药给穷人治冻伤,他制作了一种名为“祛寒娇耳汤”的药物,将羊肉、辣椒等食材煮熬后切碎,再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饺子。人们吃了饺子,喝了汤,浑身发热,耳朵也不再冻烂。自此,冬至吃饺子也寓意着纪念医圣和祈求健康。“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流传至今。

在南方,冬至盛行吃汤圆,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主题班会

在班主任老师的精心准备下,各班召开“情暖冬至,爱满冬日”主题活动,带领学生了解“冬至”节气的民俗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活动现场

老师和学生代表欢聚一堂,撸起袖子大显身手。和面、擀皮、包馅……在寒冷的冬日感受着来自团结和睦的温暖。

劳动成果

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热腾腾的饺子便出锅了,轻咬一口,劳动带来的快乐瞬间溢满口腔。同学们也从热腾腾的饺子中感悟着传统文化习俗的魅力和劳动的价值。

冬已至,春不远,冬日不语,世间长夜尽,秋去冬至又一年,愿所有美好和温暖都会如约而至。红山初级中学全体教师祝大家:幸福安康,吉祥如意,圆圆满满,冬至快乐!

阅读 268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