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食户赵锋

老边
创建于2023-12-22
阅读 25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赵锋开元人氏。
在朋友圈内,也算得个头脸人物,原因有三。

一是善饮。
北方人常以为自己豪放能饮,不把南方人放在眼里。赵锋去北京,新朋友聚一起,他坚推不饮。将回,他作东,说今可稍饮。先低度白酒,半斤下去,毫无反应,北京朋友说,低度不算,即换高度57度,一人一瓶,意欲击而倒之。餐毕,赵锋起身返程,步履轻松,口齿伶俐,意没有半点醉样,而北京朋友倒了两个,众人大惊。隔数日,四人自北京邀约而来,为“复仇”而战,西施故里聚餐,共七人,40斤黄酒,分食之,再人手一瓶红酒。北京朋友倒了三个,赵锋用推车,将其一一推至病房。至此,朋友折服。

二是体胖。
177的个子,最长膘时,体重达235斤,试想一下,这样的圆柱体,从侧面看,有点竖横差不多的效果,裁缝师稍有疏忽,往往会将其裤腿的长与裤腰的长,颠倒来用。现在赵锋已成功减肥,说来不信,这还得益于他的戒酒。和人打赌戒酒,一年里要做到滴酒不沾,包括任何场合,任何时间。几次在外聚餐,我怂恿其喝点,说又没人看到,他说做人要守信,这戒不能破。一年下来,体重居然减掉50多斤。

三是麻技极高。其麻将水平,在朋友圈里,数一数二,在此暂且搁下不提。
对上述三个原因,赵锋颇不以为然。
其实,最令其骄傲,是他的吃食户身份。
吃食户,在诸暨方言中,即吃货,但与一般吃货又有区别,这称呼里蕴含有吃货中顶尖专家的意味。
赵锋喜食。东南西北中,川菜闽菜潮州菜,鲁菜湘菜杭邦菜,他都能一一道出个子丑寅卯来。

正因其术有专攻,很多厨师,成了他的好友,并且,以能与之交流心得,引为快事。
原诸纺饭店,店主老楼,厨艺了得,后慢慢退居二线,由聘请厨师掌勺。但只要赵锋到店,老楼便亲自烧制几只,让人端上桌去,然后其叼着香烟,含笑盯着赵锋,问,这里面哪几个菜是我做的?赵锋便一一指出,那鱼是你做的,因为放了老抽,所以颜色特别深一些,汤汁浓一些。老楼,亮着眼睛,头点得极快。那河蚌汤是你做的,河蚌肉质依然鲜嫩,但干菜味道已经出来。老楼,便孩子般得意,连称兄弟高手,视赵锋为知己。

哪里有美食,那里就有赵锋的身影。这话虽有点儿夸张,但形容赵锋的喜食,真的并不为过。

某日,我和赵锋自北京回,高铁6小时,闲着无事,赵锋扳着指头,将其喜食、厨艺,娓娓道来,绘声绘色,我一边咽着口水,一边点头记录,现将其摘录在此,以飨吃货众亲。

海内有美食,天涯若比邻。

听说广东番禺渔民新村,海鲜新鲜,品种齐全,无可匹敌。赵锋即邀三五好友,打飞的,直扑此地。

就是在高铁上,说到这渔民新村时,他依然眼睛发亮,恍惚那望不到头的海鲜摊就在眼前,象鼻蚌、东星斑、老鼠斑……一一展现开来。

广东人节约,三五好友,也就三五个菜,忽见这三五个外地佬,一桌子海鲜,仍反复点菜不已,忍不住好笑,为掩饰,赵锋他们掩饰说,我们过生日,所以吃得多一点。等起身,已觉肚腩突出,走路不便,恍如初孕之妇人,应了那句著名的台词:扶我起来,我还能吃一轮。


为吃到正宗的黄油蟹,又打飞的去香港。

黄油蟹是粤港澳等地新兴食用的名贵蟹种,有“蟹中之王”的美称。其产于咸水与淡水交界之处,多见于珠江流域。每逢炎夏产卵季节,成熟的膏蟹,栖身于浅滩河畔。退潮时,猛烈的阳光使浅滩上的水温升高,膏蟹受到刺激,蟹体内的蟹膏分解成金黄色的油质,遍布全身各个部位,甚至每只蟹脚。

香港太远,思之不及。但黄油蟹之美味,一旦入脑,又挥之不去,时时钻出来,骚扰一翻,令人口齿生津,念念不忘。

赵锋便萌生空运之意,8、9月间,托香港朋友,将黄油蟹运之深圳,然后空运之萧山机场,再派驾驶员去提。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为保其原汁原味,赵锋特地去集市觅得竹制小笼若干,干荷叶若干。得知到货,便早早通知朋友,相聚其家,如迎重要贵宾一般。
蒸制之前,为防黄油蟹到处爬动,弄断蟹脚,以致黄油溢出,便用冰水,将其浸没,等蟹进入麻木状态,将其倒置于盘中,上覆杭白菊少许,等水开,即入小笼蒸制,下铺干荷叶,一笼一只,12分钟即可出锅。
这12分钟,于等待的食客,是漫长的时间,一股特殊的蟹香,渐渐弥漫,如一把长钩,将人的口水都钩了出来,食客们,便一遍遍地在客厅与厨房之间,作来回盘旋状。
等蒸制完毕,那一笼笼黄澄澄的蟹,通体透亮,关节金黄,如艺术品般,精致剔透。一口下去,油膏流溢,甘香、鲜嫩,味美之极。
近朱者赤,近赵锋者喜食。
赵锋的带动下,其妻也渐成吃食户。怀孕时,多次赴广州利苑酒家,觅食海味酱排骨和乳鸽。后来得知上海有其分店,便赴沪觅食。如此几次,其妻竟能吃出这两种菜在广州和上海店的不同。有次餐毕,其妻说,这海味酱排骨,已换了虾酱,叫来厨师一问,果真如此,厨师叹言,此乃真吃货也。

能吃,且能吃出个所以然,已是不易,他还喜做,在朋友圈内,颇负盛名,算是大拿,朋友都以吃到他做的特色菜为荣。
凡吃食户,必重食材。赵锋亦如此。
其收购鱼虾,有散购,也有定点。姚湄地区,江河湖泽,野生鱼虾资源丰富,这是赵锋的第一定购点,一来二去,赵锋便熟识了一批渔家,渔佬见其识货,亦如珠宝被人赏识,煞是开心,又见其出手阔绰,豪爽大方,于是手头有点好货,必先电话通知与他。他接电话,只要人在诸暨,便第一时间驱车前往,觅得好货,喜不自胜,即邀朋友相聚。
为了赶速度,保证货源新鲜,诸湄快速道,屡屡超车,一年内,吃罚单不下五张,共其罚款,鱼可车装。
也有渔佬,为完成任务,从旁边摊头收得次货,托人送达,赵锋识得,便电话正告:如再以次充好,便当断绝生意。渔佬脸红唯诺,自此之后,每次送货,必为自己亲手捕得。

赵锋所办企业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这为其觅得好食材,广开渠道。
其中常用的野生甲鱼,就来自池州。
池州,位安徽省西南部,气候温暖湿润,江河水系发达。赵锋便托厂内池州人氏,在其老家专门收集野生甲鱼,等有一定数量,便托长途车,辗转运达义乌,再自己驾车去义乌接站。义乌有多个出口,到站地点难免弄错,便在多个站点之间,一边电话联络,一边来回奔走,竟如影视剧中毒贩一般。
赵锋厨中所用猪肉,多为定点户养。
每年清明前后,便前往马剑农户,一家一家定点喂养,千叮嘱万吩咐,只能饲之猪草、蕃著叶、萝卜,养至年底,当雪花飘起,便敲定时日,带御用屠工,开五十铃,前去屠宰。好友便聚在他食堂,等待一饱口福,依赵锋所言,当那块夹心肉,放入锅内,与饭同煮时,那肉还在不停地跳着。

是否好食材,自己还得识。
一日,朋友家宴宾客,端两盘鱼上桌。尝未动筷,赵锋便点着两盘鱼说,一条为活杀,一条为死后再杀。朋友惊,求教于他。他说,活杀,鱼身上斜切刀口肉必外翻,死后再杀,鱼身上斜切刀口平整而不外翻。下筷时,前者,鱼肉银白,成丝。而后者,再鱼肉粘连,不易脱骨,入口生硬。朋友点头称是。

赵锋做鱼有绝活。
以清蒸鲫鱼为例。鲫鱼需野生,斤许,半斤左右的鲫鱼,只可做得配角,熬汤弃肉。鱼杀之前,必摔,只有摔死的鱼,鱼质才松。蒸鱼,须水开,盘热,盘中间,搁两支筷,让其受热均匀。鱼入盘,得用咸猪肉数片,盖住鱼腹,一来,此处肉薄,蒸制过程中,一定要让其受热程度一致,生熟程度一致,二来,此咸肉可达到去腥的目的。同时,另一只盘,用老抽、猪油、干辣椒,蒸制调料。蒸至8分钟,等鱼全熟,撷取新鲜小葱少许,切段,覆鱼身,然后用鱼汤拌制调料,浇鱼身上,即成,其鱼肉质鲜嫩、下箸脱骨。

赵锋做臭鳜鱼也绝。
天气渐暖,他便托渔佬收集鳜鱼,要求大小一致。有时今天两条,明天一条,为了凑其数量,便用桶蓄养,滴水补氧,很是操心。
赵锋说,臭鳜鱼制作也有其要点,一是剖鱼时不能洗净。二宜用粗盐反复搓擦,但这盐量得以严格控制,太多,不易发酵,会成咸鱼。三是温度适宜。20度左右最宜,有时,天气趋寒,不得发酵,便开空调催暖。
赵锋为此还专门购得腌制木桶一只,必杉木。又从溪滩,拣得脸盆大小卵石几块。将鱼叠在桶中,纱布覆之,上压卵石。
臭鳜鱼制作过程,有异味。家里嫌之,赵锋便将臭鳜鱼,藏在厂里食堂,每天一翻,悉心料理。三五天后,即成。
这时就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蒸制臭鳜鱼,必用猪油,辣椒需用二金条的,切段备之,清香鲜辣,青椒切丝,配以腊八豆,按时令,任意搭配时鲜菜蔬,如象牙笋尖、茭白丝不一而足。
臭鳜鱼,闻着奇臭,入口奇鲜,蒸熟后,其肉质状如蒜瓣,爽滑成条。有次,朋友在其家里聚餐,上桌后,朋友便大下其箸,等第二碗菜上时,鱼已告磬,大家求其再做一颗。
赵锋做甲鱼更绝。
这甲鱼制作的关键,除了食材,为池州野生甲鱼外,其关键竟是一道不起眼的汤料。
这汤料,说来有讲究,需取半斤左右鲫鱼若干,用铁钁,放姜,将鱼煎制两面发黄,然后放水,用大火烹,转至小火,需炖一天,揭开锅盖,你可看到,那锅汤汁,纯白如奶,喷香扑鼻。然后用纱布,过滤其汤,以此汤代水,熬制甲鱼。
这道菜,金华火腿骨头也是必不可少的,但量的控制需相当精准,原则一条,只能去其腥,不能夺其味。等炖烂后,上桌,每人一碟细盐,一碟胡椒粉,咸淡自定。

其实,对于吃食户那个圈内来说,赵锋的这些烹饪技术,已属常规模式,令他们津津乐道的,当属另一道菜。
此道菜,主材为野猪肚。
等冷水清洗干净后,得用色拉油和粗盐,反复揉搓,将其粘液搓净。然后,用十八年陈香雪酒,浸泡一夜。同时,以金华火腿、直筒骨、干贝、三年以上老母鸡为原料,文火一夜,熬制高汤。
第二天,大戏开场。用十八年陈香雪酒代水,置入生姜、陈皮、青皮甘蔗,熬煮。姜需老姜,陈皮需是新会陈皮,青皮甘蔗需取其头,不能太甜。根据猪肚大小,塞进碗或盘一只,为保其型。同时,取钢针一枚,十分钟一次,刺其猪肚。
此时,辅材隆重上场。根据客人位数,取麻雀、斑鸠数只,每只雀腹置入虫草一根,咸肉一粒,须半肥半瘦,大小如豆,然后用棉线缝合,然后将其置入斑鸠腹中,依然用棉线缝合,再将斑鸠置入母鸡腹中。毕,再放入野猪肚内,整个程序如俄罗斯套娃一般。
再入锅,以高汤蒸之。一天,酥烂为宜。
此时,香气四溢,闻之垂涎欲滴。
一朋友,食之,忽吐,说,麻雀腹中竟有稻草,众人大笑,谓虫草,朋友又拣而食之。
现在,因食材限制,此菜已成传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吃食户们,品尝美食,交流心得,自成圈子,取名为“柒石户”团队。
该团队,分工严格,有队长、指导员、工会主席、车队长、队医、秘书长、保安队长。每周登山,必先定吃,再定登山线路。如此反复,春夏秋冬,从未间断。
忽一日,“柒石户”们突发奇想,不如弄个品牌,将美食推而广之。于是,注册了一家“浙江省柒石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立志把诸暨的蒸菜,做成标准化、工厂化,开成全国连锁。
开公司,当然是从考察开始,汲取人家现成的经验或教训。这开餐饮公司的考察,当然得从吃开始,于是乎,从诸暨的万寿街、祝记、玲燕等蒸菜馆开吃,一直吃到杭州的蒸功夫,再吃到深圳、广州的蒸菜馆,将蒸菜美食系列吃了个遍。在考察期间,还不忘邀请禾绿寿司连锁的股东,讲课、授艺,不一而足。
最后,却因意见不一,无疾而终。柒石户们的连锁梦,自此,告一段落。
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也。
人有喜好,是种幸福,如果这种喜好,直接关乎生活,改善生活质量,那该是最高等级的幸福。赵锋就沉浸在这样的幸福之中。
在我写这篇文章时,他正在去往泉州的路上。在赵锋的大脑里,除了事务性工作之外,泉州的美食地图已在徐徐展开,精彩纷呈。
阅读 25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