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小学“温情迎冬至”活动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随着冬至的到来,日照时间渐长,它告诉人们:冬至到,春将临。

饺子的由来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相传东汉末年,张仲景辞官回乡。冬至伤寒流行,他看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被冻伤,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便在当地搭了医棚,支起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饺子”。

冬至来啦


传统节气冬至到来,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全体教师感受温馨的“家”的氛围,提高团队凝聚力。在学校后勤的精心组织下,周庄小学举行了“冬至不觉寒 只因时光暖 ”教职工冬至包饺子活动,各年级老师积极参与,乐在其中。

包饺子啦

捏得了粉笔,包得了饺子。馅料准备好,包饺子的工作正式开始了。老师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整个包饺子过程,欢声笑语不断,在大家齐心协力,精诚合作下,一排排独具特色的饺子很快就摆满了盘子。

01:00

煮饺子啦

饺子“哗”的一声倒进水里,拿来勺子沿着锅边旋转,搅动锅里的水,防止饺子粘锅,一个个饺子像一条条小鱼随着水流一起舞蹈。不一会儿,饺子浮起来了,忽上忽下的,像是小鱼在嬉戏,饺子的香气也逐渐蔓延开来。

吃饺子啦


吃饺子啦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啦!大家用美味犒赏舌尖,将饺子的文化和美好寓意传递给身边的人,同事们的心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俗话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寒冷的冬日,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从胃里暖到心里,老师们一起包饺子。

这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老师们的业余生活,释放了平时紧张工作的压力,还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融洽了同事关系,增强了向心力、凝聚力。

冬至岁结,让我们共同期待来年好风景。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