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茂南区中小学美术教师全员轮训

净一
创建于2023-12-22
阅读 23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今天是全员轮训第一阶段第二天21号。

       今天为我们“传经送宝”的有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华东职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的李于昆教授为我们带来《义务教育艺术课标解读》专题讲座;茂南区露天矿小学美术老师郑舒尹带来优秀示范课《盐的妙用》;茂名市第五中学教师张云秀带来优秀示范课《中国画的意境美》。

李于昆教授的专题讲座

       李教授语言朴素,深入浅出,讲述精到,让我们能十分清楚地链接到他对新课标的解读。同时也让我们大大地加深加宽了对新课标认知理解,有利于我们今后实践于课堂更加明白畅达。李教授提到:2013年11月,美育工作进入国家层面,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并列举新时代美育的十大标志。作为美术教学一线教师,要立足发展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三种文化”开展美术课程,立德树人,推动美术学科向前发展。同时强调要及时更新教学教育观念,把由“审美能力.技能的培养转为对审美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并以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深化学生的思维,把一个“知识点”融通,串联成一个“知识面”,不断和其他学科融合,使学生学活。让学生对知识处于这样一个“深度理解、深度学习、深度持续”的状态。强调今后的美术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他还和我们分享了他对图像(视觉)文化的理解、观察和体会,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我们在深刻地体会到李教授宽搏的知识面;高、长、远的美术教学教育观的同时,还感受到他为人师者“言行端方、雅而有礼”个人人文观,让我们感受到人生处处是修行,“师者”,更要注重言行有礼。而最深刻的感受是李教授不顾寒冷,千里而来为我们讲学的奉献精神。

郑舒尹的示范课

       郑舒尹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教学示范课《盐的妙用》。课堂上,郑老师妙语春风,一脸和气,展现了她稳定舒展个人教学风采。课堂结构由“认知体会---生活需用---认知在画画中的妙用---做一做--展示作品(说一说)---知识迁移”,内容渐次展开;课件制作精致,注重视频使用,同时让我们很深刻地感受到“学科如何融合”。相信听过这节课的老师都会有同感:原来“学科融合”可以这样从感知的天空落到真实的地面。

         张云秀的示范课

       张云秀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教学示范课《中国画的意境美》。课堂上,张老师干脆、磊落、特别有张力。张老师在课堂上的样子真的很生动。课堂由老师分享“视频”导入,引出课题,并通过“概念传达”理解: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通过系列“名画赏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意境,和影响中国画意境的主要元素;通过“分析、深挖、细品”系列名画《游鱼图》......等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高远、深远、平远”等意境之美;欣赏了《千里江山图》动漫视频,让学生切身感受画中“意境之美”和更多的“体会”方法。整个过程老师和学生互动充分,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操作了编程游戏,欣赏到诗词,看到动漫,感受到《千里江山图》的原作复印。真的很点赞这种“融合能力”。

         专家点评
03:25

       两节示范课结束后,李教授高度评价了两位老师的课,认为他们的课:可听、可评、可看、可议、可赏。两位老师的表现很出彩。也指出了不足。认为我们今后的课堂需要在“创升”教材上下功夫,并致力于解决:我要上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李教授精到的语言深深打动每一位学员。

        结束语

      这两天来,我们深刻感受到:做学生是幸福的;做郑老师、张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做马永健教授、李于昆教授学生的我们是幸福的。培训虽然结束,但我们一线教学对“核心素养、新课标”的继续认知,探索,实践正此时刚刚开始。正如林桂虹主任说的:我们此刻在积极扬帆的征途上。此次培训,课程满满,学员们都觉大有收获。真的不舍得,舍不得美丽的茂南区第一实验学校,感动于组织这次活动所有工作人员;感动于远方而来为我们“传经送宝”专家学者们。林桂虹主任做了最后总结发言。饱满的两天学习培训圆满结束。

撰稿:陈日江

摄影:培训人员

编辑:陈日江

初核:欧玲芳

签发:杨福文

阅读 23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