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琴棋书画四艺中,琴居首位,有君子养德于琴的说法。
班固曾说:“琴者,禁也。所以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嵇康也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就是说在各种乐器中,古琴是最能表现君子德行操守的乐器。
古琴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属于八音中的丝,也称瑶琴、玉琴、丝桐。最初古琴只有五根弦,后来周文王、周武王增加了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恩,所以古琴又称七弦琴。
古琴出自圣人之手,文献记载有伏羲造琴、神龙作琴、黄帝制琴、虞舜造琴等说法。上古时,伏羲来到西山桐林,见到被祥云所托凤与凰,翩翩降落于一棵梧桐树上。因凤凰是通天应地的百鸟之王,非竹不食、非醴泉不饮、非梧桐不栖,伏羲认为,凤凰降临之木必是神灵之物,于是斫桐树制成了古琴,据说伏羲琴的琴音有一种神秘超能力,可支配万物的心灵,使人心定神安。
按照中国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小小古琴,其构造竟有宇宙之气象,符合天地的阴阳五行。
古琴的音色是对天道、地道及人道的尊崇。古琴音域宽、音色深沉,余音非常悠远,它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古琴的音色体现了宇宙的阴阳法则,也体现了对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尊崇。
泛音也称“天声”,仿若天籁之音的幽雅、飘逸。古人常弹琴以敬天事神。传说尧帝在位时,曾向上天祈祷,神灵显现后,告知尧帝有洪灾将至,命尧救济民众。为表达对神灵护佑的感恩,尧帝作琴曲《神人畅》以祀天神,展现了神的无所不在,赞颂神的慈悲。
散音,别称“地声”,如钟磬之音的浑厚、深沉,是散音。古人敬畏自然,尊崇厚德载物的大地,崇尚豁达的胸怀,认为唯高山、流水不能表达自己的心境,所以琴曲中多有对自然的描摹。
按音,别称“人声”,好似人的轻唱,委婉而细腻。人生于天地草木之间,奔波于红尘之途,觉悟世事的沧桑无常,便会寄意微茫,寻求超脱尘世的大道。
传统的古琴弹奏声音不大。古时琴弦以丝制成,一般是蚕丝,也有用羊肠的。现在会做丝弦的人就更少了,多是改用钢丝或尼龙弦做古琴,但传统文化中所有关于古琴的审美,其实都是建立在丝弦的基础上。
以纯丝弦弹奏的传统古琴,音色含蓄内敛、平和清静。因为古代的生存环境没有现代的嘈杂,人心也安定,所以那时也不觉得古琴音量小。而且,弹琴所传达的情感往往只为“悦己”,只有弹琴者自己才能感同身受。
现代人可能会疑惑,弹琴者何不选择一种又“悦人”又“悦己”的乐器呢?这是因为弹奏古琴更在于“修德”,所谓“音正而行正”,就是说通过琴音来归正人的品行。与现代宣泄情感的表演音乐完全不同,古琴音不张扬,曲调欢快而不失儒雅。
古琴不只是一种娱乐,自古讲琴道,琴道绝不是简单的弹琴技巧方法,而是向道之人对生命的正悟在古琴上的投射。
在古代,不是所有音乐都可称为乐的,音乐分为声、音、乐三个层次。可以发出声响的叫“声”,如各种声响,流水声、鸟鸣声等等,有音律节奏的称为“音”,但只有能够涤除杂念私欲、陶冶性情的音,才会称之为“乐”。
孔子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被孔子编入六艺中“礼”之后的第二位。出于儒家礼仪教化的理念,孔子对韶乐情有独钟,他曾终日弹琴演唱,吃饭时也在揣摩韶乐的音韵,甚至梦中都在反复吟唱,以至“三月不知肉味”。
历史上有孔子“弹琴而歌”解危于困厄的故事。传说鲁国权臣阳虎一直为宋人所嫉恨,孔子路过宋国匡城时,因相貌与阳虎相似,被当地人误认为阳虎。于是身披盔甲、手持兵器的士兵们包围了孔子师徒,将他们围困了五天。弟子子路想用武力来解决,孔子制止了他,让子路弹琴而歌,自己则坐在地上相和。三曲过后,匡人想到,如此心平气和的弹唱定不是阳虎所为,必是认错人了,于是士兵解甲散开。
孔子以琴音退敌,从容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恶战,面对刀剑相逼,弹琴者的闲静与不阿,使弹出的琴曲消除了敌人的负面情绪。
古时学琴没有等级划分,不是考过了十级就被认为琴弹得好。好的古琴演奏,只达到技巧纯熟是不够的,必须由术入道,净化自我,修养身心,用心感受万物,才能领悟琴道之妙绝。
伯牙拜成连为师,学琴三年,虽技艺娴熟,却始终不达妙境,成连便说自己的老师在东海,带伯牙去了东海蓬莱山。他让伯牙留在山上练习,说自己去迎接老师,就撑船而去,再没有回来。伯牙独自在山上待了十天,周围一片寂寥,无奈和愁闷中,伯牙忽然间听到了一种来自天地的壮阔声音,不禁由感而发,即兴弹了一曲。感慨道,原来成连已带他见到了老师,这老师就是自然万物。
德不在手而在于心,乐不在声而在于道,与天地相应才可以感天地之和、探神明之妙,好的修为加上娴熟的技艺,才有可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因为古琴不是简单的娱乐项目,它完全超越了一般音乐表演,所以对弹琴时间、地点、场地、环境以及心境,都有许多表面形式的要求,有“六忌、七不弹” 之说。
“六忌”是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及大雪六种时节气候,“七不弹”指:闻丧者、奏乐时、事冗时、不净身、衣冠不整、不焚香及不遇知音七种情况,都不是弹琴的良时。
明白了传统文化中古琴的内涵,才发现弹琴沐浴静心、选择优雅安静的环境,然后正襟危坐、收心入静,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形式。
古琴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调节身体,古有“一曲终了,病退人安”的说法,那古琴为什么可以调病呢?
《左传》中说,音乐像药物一样,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中国有“五音疗疾”的理论,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角为木音通于肝,征为火音通于心,宫为土音通于脾,商为金音通于肺,羽为水音通于肾,通过五音调节五行及阴阳的平衡,就可以达到修身养性和身体康健。
因为声音是一种波的震动,波也是物质,肯定会对人体发生作用。清微淡远的古琴之音,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其无过无不及的风格与传统养生观是一致的。中正平和的琴音,能调理五脏六腑,如果驱除了负面情绪,人就会感到安静放松、神清气爽。白居易曾赞叹古琴:“一弹一唱再三叹,曲淡节稀声不多。融融泄泄召元气,听之不觉心平和。”
由此也可明白,现代派无调性的摇滚乐、重金属等为什么会使听众感觉刺耳呢?就因为它排斥音乐调性、旋律等传统元素,与宇宙的谐和相对立,听之自然于身心无益。所以说,古琴,可以治病。
初级班课程内容
1、分享古琴文化的起源、禅琴与琴道、古琴与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
2.面向零基础古琴家人分享简单、直接、法于自然的古琴技法,在"玩"中体悟古琴,品味古琴
3.无需音乐基础,没有年龄限制,边学边玩中学到五首古琴曲:《沧海一声笑》《康定情歌》《仙翁操》 祥音》《秋风词》 可根据现场教学进度调整教学曲目。
联系人:何老师
电话:1667865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