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冬至来临
日照数九冬至天
清霜风高未辞岁
又是一个平衡日
子线从南向北回
冬至的历史渊源
冬至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是按照天文来划分的节气,古时又将冬至称为“日短”、“日短至”,据说这一天太阳位于黄经270°,是北半球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对而言,这一天则是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
冬至过节最早起源于东汉,盛于唐宋时期,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清嘉录》中就有“冬至大于年”的说法,这说明古人对冬至是十分重视的。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人们的福气。汉朝时期称冬至为“冬节”,官府要在这一天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并且要放假过节,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法定节假日了。
《后汉书》中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就说明,在冬至这一天朝廷是要全体放假的,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好友之间相互拜访,赠送美食,全国上下过一个高高兴兴的节日。至今仍有些地方会在冬至这一天向亲朋至贺。
那么冬至的习俗有哪些,又有哪些传说呢?
冬至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是我的老家的习俗,传说有一年的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总之天气非常的冷。人们的耳朵都被冻得生疼,有的人甚至耳朵都被冻烂了。有一天扁鹊来到乡间为老百姓看病,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难受。就把羊肉、辣椒加上一些祛寒的中药材一起煮了,煮好后他把羊肉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了耳朵形状的“矫耳”让人们食用。
人们吃了“矫耳”饭,喝了祛寒汤,浑身暖洋洋的,耳朵发热,被冻烂了的耳朵几天就好了,因此家家户户都非常感激扁鹊,为了纪念扁鹊,每年的冬天都会包饺子吃。
也有一种说法是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到南阳百姓衣不遮体,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非常难受,就让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 并制作了“驱寒矫耳汤”施舍给百姓食用,百姓吃了以后冻伤的耳朵很快就好了,也因此流传下来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而且在我们老家有句谚语叫“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同时冬至吃饺子也是为了保佑自己顺顺利利健健康康的渡过这个冬天以迎接新的一年。
关于冬至吃饺子还有一个传说,相传盘古开天辟地时有一位人首蛇身的女人叫做女娲。当时天地间好像就她一个人,可能也是因为无聊,他就开始用黄泥来捏小人,捏好一个蹦蹦跳跳的跑了,又捏好一个,又跑了,女娲一看,这挺好玩的,于是没日没夜的捏,很快就捏出了很多的小人陪自己玩耍,女娲很高兴。
可是到了冬天女娲发现这些人的耳朵总是被冻坏、冻掉,于是她就在小人的耳朵上挖了个孔,用绳子穿过小孔,一头打结扎住,另一头则让小人咬住,这样才使得以后小人的耳朵再也没有被冻掉的现象发生,慢慢的也就演变成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了。
冬至吃汤圆
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只有正月十五元宵节才会吃汤圆,不过我从小到大都没吃过,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喜欢吃。
而在明、清时期吃汤圆的习俗已经形成了,据史料记载,“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先祀神祭祖,然后全家一起吃汤圆,叫做“添岁”,寓意又长了一岁,所以,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古来有之,而在江南一带更为盛行。汤圆也成了江南冬至必备的食品,“圆”寓意着团圆、圆满,在民间就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冬至吃汤圆又叫做“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赠送亲朋好友,老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其象征着家庭和谐、吉祥。
冬至吃赤豆糯米饭
这也是江南的习俗,在江南水乡就有全家一起吃赤豆(红豆)糯米饭的习俗。
传说共工氏曾出现过一个不肖子,此人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又变成了疫鬼为祸民间。但是疫鬼却最害怕赤豆,于是百姓们就在冬至这一天吃赤豆饭来驱避疫鬼。
冬至快乐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愿你冬至有汤圆,有饺子
有家人和朋友作伴,
愿你冬至快乐,温暖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