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阳生春又来,冬日日短盼春归。冬至,是四季中最特别的一个节气,它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考验,它是春天气息的先遣者。有严冬的光顾,必有暖春的到来。
一年一度的冬至如期来临,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继承传统风俗,享受安康消遣,彰显传统文化魅力。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了解冬至节气,12月22日,丛台区实验小学开展了以“ 浓情冬至,弘扬传统 ”为主题的二十四节气之冬至活动。
冬日暖心话冬至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3e65d22a152e42f7b198f73440d0d80e.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27cb8845e8d4853b0b6da2a413042f5.png)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又称之为“冬节”。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殷周时期,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汉代以来,每年冬至都要举行庆贺仪式,朝廷休假三天,民间休市三天,欢度节日;唐朝把冬至称为“小岁”;宋代有“肥冬瘦年”的说法。
冬至北方家家户户吃饺子。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诗词歌赋诵冬至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3e65d22a152e42f7b198f73440d0d80e.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27cb8845e8d4853b0b6da2a413042f5.png)
诗歌是最美的语言,最简洁的表达,最热情的旋律,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冬至古诗!
五彩缤纷绘冬至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3e65d22a152e42f7b198f73440d0d80e.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27cb8845e8d4853b0b6da2a413042f5.png)
孩子们通过自己神奇的画笔,绘制出一幅幅关于冬至知识的手抄报,他们认真收集资料,精心制作,把“弘扬传统”的口号通过自己的双手表达出来,把心里的冬至刻画在作品中。
香气四溢品冬至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3e65d22a152e42f7b198f73440d0d80e.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27cb8845e8d4853b0b6da2a413042f5.png)
俗话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寒冷的冬日,孩子们和家人一起进行劳动实践,从和面、调馅、擀皮到包饺子、煮饺子,全程参与,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包着各式各样的饺子,可爱的小脸上都洋溢着冬至给他们带来的喜悦。他们通过亲身感受,了解冬至文化,体验劳动快乐。
热乎乎的饺子融化了每个人的心,在这一系列充满温暖的冬至活动中,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实践里体会冬至习俗、传承冬至文化,同时收获了劳动的喜悦,感受到了节日的温暖,更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图片:六年级全体师生
编辑:闫莉
审核: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