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冬至校园,传承民族文化——城西小学“过冬至、吃汤圆”活动简报

城西小学
2023-12-22
阅读 288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二十四节气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是人类社会灿烂文明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的一个,其久远的传承度和使用度,也代表着其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为更加直观的增强学生对冬至节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传承素养,2023年12月22日上午,冬至来临之际,城西小学五2班的教室里正在举行“过冬至、吃汤圆”活动,真情暖融融,让学生在数九寒天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也尽享了校园的温暖。

00:19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唐、宋时期,冬至是皇帝祭天祭祖或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的日子,第二天就在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之一,它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了解冬至的由来和习俗,一起做“九九歌”手指操,还学习了冬至的古诗与谚语。最有意思的就是学习制作汤圆。在和面团,搓圆球,煮汤圆,尝汤圆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劳动的技能与乐趣,对冬至这一传统节日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文化需要传承,情怀需要塑造。此次“过冬至,吃汤圆”活动顺利举行,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制作传统美食的乐趣,了解到了蕴含在冬至节里的民族文化,更把一颗饱含传统情怀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播进了孩子的内心,经过岁月的洗礼,生根、发芽,陪伴孩子,引导孩子,塑造孩子。

00:08

撰稿:包杨露

编辑:包杨露

审核:江晓红

阅读 288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