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扎实推进之际。基层党员干部要发扬 “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主动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察实情、出实招、解难题,在基层一线考场答好“民生考题”,以“四下基层”的实绩实效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坚持“冲“在一线,答好全心为民的“思想卷”。“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基层宣讲工作主要面对的是一线群众,目的是打通群众对政策理解的“最后一公里”,如果一味地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脱离实际,难免会影响宣讲效果。要结合基层实际,突出大众化宣讲、通俗化阐释,用好“板凳课堂”“围炉夜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理论+互动”“理论+事例”“理论+艺术”等丰富形式,善于用接地气、暖人心、受欢迎的话语,把“基本原理”转变成“常识道理”,为基层群众送上“粘泥土”“带露珠”的“理论大餐”, 还要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口味”量身定制宣讲“菜单”,不断提升理论宣讲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春风化雨”润泽人心。
坚持“沉”在一线,答好傾心为民的“实干卷”。调查研究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路径,也是提升服务能力、改进工作作风、做好本职工作的有力举措。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广大党员只有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移、心思向下沉,要把每次调查研究当成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形式,从唠唠“家常小事”中提炼时刻关切的大事,从“言外意”“画外音”中发现群众的急难愁盼,念好调查研究“深、实、细、准、效”五字诀,让裤腿勤沾一些泥土“实打实”丈量民情,常主动步入一些背街“点对点”细致查看,不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等作秀式调研。要运用调查研究的“放大镜”,查出真问题,找出真原因,直至寻到最优解题之策。
坚持“干”在一线,答好笃实为民的“成效卷”。实干是“四下基层”的内在属性。干部当以“实干”为先,哪里有群众的诉求,哪里就有发展的堵点,干部工作就应该深入到哪里。广大党员干部要紧扣群众所需、所盼、所想,深入群众、融入群众,用好用活“一线工作法”,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办公桌”搬到人民群众的“家门口”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打破阻碍群众办事的“无形壁垒”,提供办事“一站式”服务,缩减事项办结的时限、提升为民服务效率。对于可以立即解决的问题,要多一些“马上就办”,少一些“回去研究”;对于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多一些“限期完成”,少一些“再等等看”,切实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给群众带来真正的实惠,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