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小组成员:张扬 戴智鸿 陈燚雨 许靖 方龙港 郑国栋
指导老师:王玉波
一.上下杭历史意义和大体总介
大体总介:福州台江上杭路、下杭路的街区,又称“双杭”。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被誉为“福州的商脉之源”,保存着大量清末民初的古建筑和商业文化,因此这里也被称为是第二个“三坊七巷”;这里具有浓厚的福州中西合璧建筑文化特色和典型闽商文化特色的传统街区,有南台十景、三桥渔火等景观。
历史意义:上下杭最早出现在汉代史籍里。据说越王勾践的后代驺无诸,在上下杭地区筑台,接受汉朝遣使册封,成为汉朝立国之初第一位百越族的异姓诸侯王。他让一度亡国的闽越再度兴旺,带领闽越族登上历史舞台,因此被后人尊称为开闽始祖。他在上下杭建的这个台被叫做越王台,后人在山上建闽越王庙,叫做无诸庙或大庙。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形成于宋代,近千年来这里商贸繁荣、商贾云集,而与之几乎同时诞生的还有张真君祖殿。张真君是五代十国的闽国人,因其为民除害造福一方,在宋代的时候人们便在上下杭这里建了一座庙供奉他。
二.上下杭的商业发展历程
到了明清时期,“江广三里,扬澜浩渺”的闽江由于长期泥沙积淀,渐渐形成了两道“沙痕”,成为浩瀚闽江停泊船只和起卸货物的水运埠岸,称“上航”和“下航”。
后来又因“航”和“杭”同音,渐渐地改称为了“上杭”和“下杭”。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时间来到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清政府和大英帝国签订了《南京条约》,福州港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正式开埠。台江地区沿江和上、下杭一带成为福建大宗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内贸外贸业务发展壮大。
时间来到光绪年间,上下杭一带的商家自置各类民船往返于宁波、上海、山东、天津之间,船只共达100艘,往返台湾之间的船只也有70多艘,台江地区海运业可谓盛极一时。
时间来到清末和民国初年,那时已是“近市鱼盐千舸集,凌空楼阁万山低”,上下杭的商业也发展达到了鼎盛,集商贸文化、会馆文化和民俗信仰文化为一体。那时的上下杭拥有商铺260多家,经营的商品种类多达500多种,含银行、钱庄、绸布行、京果行等。
这里商业繁荣、商帮云集、会馆林立,最鼎盛时期曾有过14所会馆。古田会馆、永德会馆、建宁会馆、南郡会馆、闽清会馆等各地商帮筹建的会馆或以中式的雕梁画栋见长,或以中西结合的独特风格为美,见证了早期福州与世界的贸易接轨,见证了八闽早期的贸易繁荣。
1.闽商文化
闽商与其他传统商帮一样, 在长期的奋斗过程中形成了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等优秀的精神品质, 但由于福建是我国较早的商业出海口, 对外交流频繁, 福建人民也更乐于漂洋过海至他乡谋求发展, 因而闽商精神又带有较强的海洋气质。从具体内容上来看, 与其他商帮不同, 闽商精神呈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的内涵特征:
1.1 爱国爱乡
对国家与家乡的热爱超过了对金钱的追求。无商不利, 但报效祖国、回馈家乡才是闽商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陈嘉庚、李清泉等著名闽商完美诠释了这些, 他们心中装满家国天下, 团结一致, 风骨不朽。闽商精神蕴含了传统的儒家哲学, 能够以较高的行为准则要求自己。
1.2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闽商的崛起与壮大与其艰苦奋斗的精神、内忧外患的意识是分不开的。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下, 闽商能够快速识别市场风险, 顶住压力, 求真务实, 积极开拓创新, 迎难而上,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抢先一步。
1.3 海纳百川
由于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 福建先人对外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多, 同时, 外来文化及邻域文化的先后流入, 在内外文化互相交流的过程中, 闽商精神呈现出更强的包容性, 也使得闽商更易于接受新环境, 能够灵活适应新生事物。
三.(1)上下杭的江南水乡之景
(2)上下杭独特历史建筑和古董
会馆展示往日繁华
建宁会馆又称“建郡会馆”,位于上杭路128号,占地面积280平方米,依山而建,由戏台、酒楼、神殿等组成,红砖清水砌墙门面。神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后有花园。园中有文昌阁一座(原作书斋),两层,八角形,直径5米,歇山顶,飞檐翘角,垂柱、雀替、斗拱、框楣花格等构件粗大豪放,尚在修复中。
2.老古董体现文化底蕴
隆平路贯穿上下杭路,北端可通往龙岭顶,南连妈祖道。虽然只有短短323米,但在清末到民国期间,这里可谓商铺云集、街市繁华。路上曾有多家颜料行、布行、药行等商铺,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风味小吃,宝来轩的猪油炒米,唯我的鼎边糊,还有平价的福州小吃,卤味、煎包、捞化等。根据规划,隆平路的北段将被打造为传统民俗文化展示区,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这条路上还能吃到许多的传统美食。
3.八闽贸易经营部啥的体现商业气息浓厚,与时俱进的发展
四.上下杭现今焕然一新的样貌
1.KFC和麦当劳(体现中西结合)
2.德化陶瓷和永春芦柑(与福建省其他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
五.闽商的漆艺文化
漆艺文化概述
福州漆艺,自清乾隆沈绍安家族始,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同七干年的中国漆的发展史一样,福州漆艺也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纵观每个时期的漆艺史,都包含了漆艺在材料、技法以及设计上的创新。因为有了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延续着漆的艺术生命,让福州的漆艺在近三百年的风风雨雨中一直走到现代。福州漆艺(含立体的脱胎漆器、平面的漆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漆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特别到了近现代,福州漆艺传统技法的“千文万华“更是让众多的艺术家趋之若骛。
脱胎漆器展示
3.脱胎漆器的特点
漆画: 现代漆画与传统漆画有着巨大的区别。福州传统漆画以描金彩绘为主要的形式,大多表现传统的人物、山水、花鸟。而现代漆画大多以磨显技法为主,包括贴蛋壳、嵌螺钿、撒漆粉等技法,表现的题材更加丰富多彩。甚至发展到以画家随性的发挥而无所谓平、光、亮的作品。在材料上更是随心所欲,麻布、瓦灰都成为很好的表现媒介。以漆艺家沈克龙现代漆画的作品最具代表性。而福州地区本土的漆画家因受传统的影响比较深,作品的内容大多还是以山水、花鸟为主。除考虑市场需求外,福州的漆艺家也积极在表现的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
漆器:漆器包括传统的生活器具造型和现代的漆立体造型。传统的生活器具多体现实用功能,而现代的漆立体更多的是作者自我表达的流露,在形态上它脱离了实用性,更多的是其审美功能。纵观现代福州漆艺作品,主要还是以瓶的造型为主。虽然在造型上有一定创新,但仍未能摆脱规整的造型。当代漆艺特有的艺术语言,使很多漆艺家不再囿于传统造型的束缚,更强调的是艺术家对自身审美取向的体现,要用最好的材料与漆艺技法相结合,突破传统,创造出全新理念的漆艺作品,融入现代新的生活。
用传统的技法和材料表形现代的设计理念,这是现代漆艺发展的必然之路。创新,是所有漆艺家永恒的主题,创新,是现代漆艺发展的动力。
六.总结与思考
漫步在这座古街之上,满目所及都是历史的痕迹,这里不像国内其他地方那般生硬,也没有复古老街的千篇一律,这里至今居住着很多寻常人家,爬满苔藓的老房子也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一切都是那么的鲜活和生动。上下杭的深巷悠悠转转,好似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故事。阳光透过树缝洒下细碎的光影,时光仿佛倒退,风也温柔了,景也慢了下来,正是这样的岁月静好,才留住了福州的乡愁,也自然而然地让我在这里体会到了尘世慢生活的幸福和美妙。老街的两旁伫立着各种小商铺,有挂着“国营”招牌的食品店,售卖着各式福州传统糕点,也有修车换锁或手工缝制衣物的小店,更多的是小杂货铺,小铺的玻璃柜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门口挂着一串串棒棒糖、一包包薯片虾条,油盐酱醋等日用品也有售卖,还有孩童喜欢的透明玻璃弹珠和游戏卡牌等玩具。可以说,这里真是充满了属于福州的人间烟火气。
尽管上下杭这里并没有什么知名景点,也让很多人的福州之行忽略了这里,但是你不知道的是,这里却是很适合拍照和打卡的,因为它是福州“闽商精神”的重要发祥地,素有“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的美称。一代又一代福州人,正是从这里走出去,拼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千年的岁月里,福州城人来人往,眼前这些老街旧巷却依旧扎根于此,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讲述着属于福州的历史沧桑。我想上下杭历史街区也一定经历过风雨洗礼,感受过岁月沧桑,更承载过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印刻着古城福州的骄傲与遗憾。时间赋予了福州明清古城醇厚独特的韵味,有时间来这些老街巷逛逛,总会有不期而遇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