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早晨,孩子们跟着老师来到菜地给小白菜浇水,这一天,他们发现小白菜叶上有被咬的痕迹,有了上次对蜗牛认识的经验,伊诺小朋友马上喊道!老师,小白菜被蜗牛给咬了,有的小朋友说不对不对蜗牛已经被我们拿去远远的地方放生了,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就争吵了起来……
教师反思
小白菜上的叶子被咬了给老师提供了教育契机,为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老师并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们,而是追随幼儿的兴趣,把话语权交给小朋友,老师作为观察者,引导幼儿大胆猜想。
大猜想
孩子们的猜想对象是蜗牛、毛毛虫、蚂蚁,经过猜想,把目标锁定在蜗牛、毛毛虫、蚂蚁身上。可是,到底是谁呢?
师幼共同查阅资料
伊诺:毛毛虫喜欢吃苹果和树叶。
谨好:毛毛虫喜欢吃梨还有草莓。
志贤:毛毛虫吃青菜。
丽晶:蜗牛吃菜叶还有吃草。
蓓莉:蚂蚁生活在土地里。
钟彬:蚂蚁喜欢在树叶上。
俞坤:蚂蚁喜欢吃肉还有糖果。
亲子互动进一步探索
放学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孩子们通过网络、书籍等多种方式收集蜗牛、蚂蚁、毛毛虫的生活习性,第二天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第一次发现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
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排除了蜗牛、毛毛虫。把目标放在了蚂蚁身上,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实验,为了实现实验的有效性,孩子们将小蚂蚁装入瓶子里并投入青菜和糖果,等待实验结果。
哇时刻
实验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吃完午饭之后孩子惊奇的发现,小蚂蚁咬了糖果 ,孩子们也通过这个实验得知蚂蚁不吃小白菜叶,最后排除了蚂蚁,那么,小白菜叶又会是谁咬的呢?大家集体讨论,第二天再去菜地而且要悄悄的。
第二次发现的问题
第二天,孩子们来到菜地,静悄悄的蹲在菜地旁边。惊奇的发现蚂蚱并大喊,老师,我看到了蚂蚱。于是她们又开始猜想会不会是蚂蚱咬的菜叶。
志贤:蚂蚱在哪里、在哪里?
宇轩:老师我也看到蚂蚱了。
蓓莉:会不会是蚂蚱咬了菜叶?
书霄:肯定是蚂蚱咬了我们的菜叶。
解决的办法:绘本支持《谁咬了我的大饼》
蚂蚱的出现,给老师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师幼一起阅读绘本故事《谁咬了的我的大饼》,该绘本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阶段,利用绘本,进一步激发幼儿好的奇心,让孩子了解,不同动物牙印的特征,让孩子顺着这个思路去观察和比较蚂蚱咬菜叶留下的痕迹。
哇时刻
为了验证小白菜叶是不是被蚂蚱咬的,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孩子们用了同样的方法。再次尝试给蚂蚱投入菜叶和糖果,通过对比实验前和实验后,果不其然蚂蚱咬了菜叶,而且留下的牙印与蜗牛、毛毛虫不同。
保护小白菜
咬菜叶的凶手已找到,孩子们把保护小白菜的办法画了下来,并用行动去保护小白菜。
丽晶:给小白菜喝多多的水,让它长棒棒的。
蓓莉:给小白菜吃多多的饭。
志贤:拿瓶子去抓蚂蚱,不让它吃我们的菜。
孩子们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手工创作:《小蚂蚱》
孩子们通过手工创作的方式,我的小蚂蚱。表达着他们对蚂蚱的喜爱之情。
活动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大胆猜想、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保护小白菜的成长的过程中,让孩子在一次次的疑惑中找到了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