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正当时,教研暖意浓———六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

平常心
创建于2023-12-21
阅读 120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冬意渐浓,时光清浅,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教研的芳华沉香流年,在最美的初冬,共赴一场暖意的教研。2023年12月20日,唐马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汇聚一起,参与了本次活动。

  首先杨剑老师执教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作者周烨的视角选取了她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五件事情,刻画了“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鲁迅先生。杨老师在教学中抓住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完成“学习提示”中的两个问题,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略读教学应该教什么,怎么教等一些略读教学策略的思考。
  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杨老师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能准确把握单元重点,文本重点,课程环节设计合理,思路清晰。
  明确学习要求并回顾五年级上册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小组合作归纳各部分段意,拟出小标题,提示学生:拟小标题时要抓住重点,用简练短语进行概括。
  随后从第二个问题出发:圈画描写鲁迅先生的词句,结合资料,感悟主人公形象,批注感受。汇报交流时,借助资料,从面到点,使学生对鲁迅的认识逐步清晰,学生的课堂汇报精彩纷呈,可见杨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

  第二节课是李青华老师执教的《伯牙鼓琴》,一篇短小、深奥的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短短5句话,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
  经李老师的传授引导,让我们仿佛听到了伯牙优美的琴声,看到了伯牙因子期的知遇而喜,更看到了伯牙因子期的离去而喟然长叹,悲切伤感的神情,也深深感受到知音难求的那种渴望、失落的心境。
  李老师的课堂,之所以给人留下这么深的印象,我觉得与李老师对文本的挖掘,领悟得深入、透彻是密不可分的,是老师巧设情境,精心构建工程的结果。

  上课一开始老师便大屏幕出示了几句与知音有关的诗句。让学生通过齐读以后找出这些诗句的共同点。学生们通过朗读以后,很快的从后面两句话中找出这些诗句的共同点,都是描写关于知音难觅的。老师相机导入本课文言文的学习。
  教师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故事,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

  课后,语文组老师进行了评课活动,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老师们一致认为两堂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环节迥异也得法,各有千秋。授课老师虚心聆听,认真记录,反思、交流,研讨氛围浓厚,收获满满。
  最后,教导处孟主任总结了本次教研活动,他进行了精彩而又中肯的点评,肯定了这节课的优点,并为今后教研及教学方面指引了方向,表示:每一次的教研课,都能让我们在教研中不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鸟的羽翼只有更丰满才能飞得更高,小溪只有汇合支流,溪水才能流得更远,老师也需要不断地充盈自己的知识,才能在教学的路上走得更远,更精彩。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议课的过程就是思维的碰撞,教学相长。在教书育人上,我们还有更远的路要走,有更高的山要爬,在攀爬中大家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之下,每一位教师将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在自己的岗位绽放光彩!

阅读 120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