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缘起
课程缘起:
大二班老师在带领孩子开展自主游戏时,一起在阅读区翻到了一本特别的书--《三十万个字》
图书区的“大发现”
幼儿的话:
锦瑞:这个是羊🐏怎么有点像毛笔画的画?鱼为什么上面有箭头?
益轩:这个是水!为什么风不像圆圈?
梓默:这个是老虎🐯!
秉荣:为什么马的象形字象真的的马🐎 为什么马的头不一样?
宇浩:这个红颜色的是马,因为它在吃草。雨伞上面有个叉叉?这是什么?
家辉:这不是画,是字!
宇航: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盼盼:咦,这个字怎么和月亮一样弯弯的?
皓月:哪里不一样呢?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呢?
宇熙:我知道,这是象形字,我和妈妈在家看过这本书,这些是古时候的字,和现在的字不一样。
老师的话:
在日常生活中,汉字随处可见,经常引起孩子们的好奇。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喜欢模仿大人在作品旁署名,用自己创造的图形、符号来记录有趣的事情。
《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激发大班幼儿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文字符号的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文字的意义和用途。因此,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开始探索象形字和现代汉字的联系和延伸,发展幼儿前识字的核心经验。
二、课程实施
(一)、象形字从哪里来
象形字是从哪里来?
又是谁发明的?
通过《仓颉造字》的故事,我们知道了符号和文字诞生的意义,发现文字在功能上方便了古人的生活,可以帮助古人记录事件、传播知识。
在远古时期,人们只会说话,不会写,只能靠结绳记事,后来有一个叫仓颉的人,他为了帮助管理牲畜和食物,根据各种物体的样子发明了一种符号,这就是汉字最开始的模样。
我们也像仓颉一样大胆尝试,创造了一些图形符号,大家快来猜一猜吧?
(二)、认识象形字
幼儿的话:
舒婷:我发现象形字都和画画一样。
佳欣:这个花花好漂亮,和我们家种的花一样
光毅:有好多草地组成一个田字
盛桐:我也发现啦
意男:这个字我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昱承:我看见了一个大太阳,是我们学过的“日”字
盛柏:有一个大大的排球网
镇霆:有两个海螺面对面在一起
羽熙:这个就是小乌龟变成的字
铭桐:不对不对,他们的方向不一样
懿轩:小鸟和字一模一样
老师的话:
我们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象形字就是跟实际物体轮廓非常像的一种符号。我们用字、图、形帮助理解象形字和实物之间的关系,了解象形汉字“以形表意”的特点,还原文字的使用场景,认识并掌握一些常见的象形字。
(三)、创意象形字
自主游戏时间,我们在各个区域里使用不同的材料、玩具,创造出更多有趣的象形字。
象形字九宫格
彩泥象形字
小颗粒象形字
自然物象形字
身体象形字
老师的话:
回家后,我们向兄弟姐妹、爸爸妈妈介绍有关象形字的故事,并邀请他们一起玩游戏,真是太有意思了!
孩子们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感知象形文字的具体形象和独特有趣。通过触摸拼搭,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字的轮廓和形状,发现这些字符构成的规律。
(四)、创编象形故事
快来看看我们自画自导的小故事吧!
老师的话:
5-6岁的孩子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从认识到书写再到创编象形字故事,是孩子对象形字的认识、理解及运用。在不同的故事里,让我们感受到儿童富有想象且童趣十足的“一百种语言”。
(五)、汉字与百家姓
都说“象形字”是汉字“小时候”的样子,那么“长大后”的汉字,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因此我们开展《我的姓氏》大调查
幼儿的话:
文琛:我们的名字就是由汉字组成的,里面有一个我们学过的“口”字
宇航:我的里面有个“木”
孜璇 :我要长大,我里面有一个长大的“长”字。
多多:我也有一个“东”和一个像耳朵👂的字
欣霖:我的最简单 ,上面是一个雨字,下面是一个田字,组成就是我的“雷”字
“姓”的装饰画
制作百家姓展板
老师的话:
孩子们认识自己名字里的汉字,了解姓名的含义,将象形字和现代汉字相联系,不仅加深了对文字的认识,同时对文字所表达的含义也产生了新的兴趣,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汉字的兴趣。
三、总结与反思
在与汉字“小时候”的样子“象形字”的邂逅中,我们通过初识象形字、探索象形字,再到向汉字的延伸,感受到中华文化。赠送我们的心意的博大精深,也体验到文字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老师的话:
在寻找生活中的汉字中,我们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发现孩子们对汉字起源和演变过程特别感兴趣。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了汉字的秘密,教师是幼儿观察的支持者,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并且通过多种方式启发幼儿的思考。探寻着关于汉字的秘密,最令人感动的是,孩子们不仅仅是在参与一个活动,更是用心在创作、合作、坚持。在活动过程中,老师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支持与肯定,敏锐地捕捉了很多童趣的表达。
后续思考
象形字虽然有着许多优点,但它的缺点同样明显:异形字过多、大量字形复杂且含义不明、与现代汉字总体上字形相距较大等等。项目中,教师在前期使用的象形字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虽然效果良好,但可供使用的数量太少,无法持续性地进行开展,难以满足幼儿旺盛的探索需求,极大地限制了课程故事的开展。幼儿的能力与反应预估不足,过程中出现多次契机未能及时把握的情况。在融入《符号会说话》主题活动时,不同主题结合得程度不一,个别主题结合松散,效果不佳,未能建立相匹配的适宜的观察评价模式,难以在过程中看到幼儿的发展,所以我们仍有许多需要提升和改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