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情感寄托和价值认同的总和。当前,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交往方式,思想文化的交流场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新传播环境,挖掘和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以融合传播强化思想认同,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议题。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自古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具有包容各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共通性的核心组成部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进一步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文化基础。在当前的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应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新方法、新手段,将天下为公、民为邦本、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好、阐释好,将其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文化底座,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强大支撑。
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以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等,都是对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的生动阐释。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局高度认识传播红色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就要思考如何用好红色资源,使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力量和生动载体,融合传播的手段、路径、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成果,凝聚共同奋斗的磅礴伟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作为地域广阔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总体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稳定有序、各民族优秀文化充分绽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同时,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