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入门---自动思维

橙蕾
编辑于2023-12-21
阅读 33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咨询性会谈按照先后顺序进入自动思维、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阶段,所有的心理咨询改变都是由自动思维阶段开始的。

亚伦·贝克与认知疗法


2006年9月的某天,有着“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科医学奖颁奖礼在美国纽约举行。这一奖项被公认为是医学科学中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最高奖项,是生理学和医学领域除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外的又一顶级大奖。


颁发临床医学研究奖时,颁奖嘉宾宣布获此殊荣的是:澳大利亚干细胞研究者伊丽莎白·布莱克波恩(Elizabeth Blackburn)博士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亚伦·贝克博士。


当亚伦·贝克博士走上领奖台时,人们发现这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身着黄色西装,内穿白色衬衫,配花色的蝴蝶结,精神矍铄、满脸笑容地以心理学家特有的气质向大家走来。


颁奖嘉宾与亚伦·贝克互致问候之后,嘉宾致颁奖词:“亚伦·贝克博士发展了认知疗法,该疗法改变了我们对许多精神病的认识和治疗,如抑郁、自杀行为、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和饮食障碍等。”


接下来,亚伦·贝克博士从颁奖嘉宾那里接受颁奖证书和一个刻有象征战胜疾病和死亡的胜利女神像奖杯。

亚伦·贝克是该奖有史以来唯一获奖的心理治疗学者。事后评委会主席接受记者采访,解释为什么给予他如此殊荣的时候说:“他发展的认知疗法是近50年来精神疾病治疗领域最具重要性的进展之一。”


这一年,亚伦·贝克85岁。

发现自动思维


从业初期,贝克完全按照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模式开展心理治疗。


他在1956年门诊的意外发现,为他揭开了另一个不为人知的新领域。


在那次门诊中,有位来访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用了大部分时间愤怒地批评咨询师(亚伦·贝克)。


暂停之后,咨询师问他感觉到什么。他反复说他有犯罪感,这使贝克感到意外。


贝克对他说:“你在批评我的过程中,意识到另一股自己没有说出来的思想。这另一股思想是,‘我说了不应该说的东西……我不应该说这些……我批评他是错误的。我不好……我受到如此蔑视的时候,我无法辩白。’”来访者同意他的分析。


这件事让亚伦·贝克感到意外,来访者怎么会同时产生两股思想?第一股思想主要在自由联想中表现出来,是最有意识的组成部分。第二股思想更多地处于意识的周围,来访者一般没有把它报告出来,这可能与弗洛伊德描述成“前意识”的东西相对应。

很显然,这个概念与以前我们对精神分析理论的理解相反。根据精神分析理论,怒气直接导致犯罪感。后来我们发现自我批评思想导致犯罪感或忧愁,尽管以前没有任何怒气。


也就是说,自我批评是中间变量。来访者的自我批评的思想是他表示愤怒和犯罪感之间的中间变量。怒气的感觉不直接激活犯罪感,而是导致自我批评思想。


亚伦·贝克的这个发现在其他来访者身上也得到验证。

例如,有位25岁的女性抑郁症来访者,她将门诊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向咨询师(亚伦·贝克)滔滔不绝地叙述她如何逃避性生活。


可是她也告诉咨询师,她在门诊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感到焦虑。咨询师要求她集中发掘在出现焦虑之前自己产生的想法。她报告了自己的自动思维:“我没有表达清楚。他(咨询师)对我感到厌烦。他可能没有注意听我对他讲的话。在他看来,这肯定是愚蠢的。他可能在竭力摆脱我。”正是这个想法让她感到焦虑而不是对性事的报告。


贝克解释说,自动思维似乎与精神分析理论的“移情”有关系,也就是说,它们涉及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然而,我们发现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是普遍反应。其他患者也体验到这两股思想,被报告的思想和未被报告的思想。


然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第二股思想,即被称为“自动思维”的思想。为了训练来访者能识别这些自动思维,亚伦·贝克要求他们把在体验到(忧愁、高兴、疯狂等)特殊感觉之前瞬间产生的想法记下来。当他们用这种方法集中思考时,他们几乎总是能够识别并报告他们的自动思维。

亚伦·贝克逐渐转向认知疗法,在实践中注意吸取行为疗法的一些技术,来充实自己的方法库。在治疗过程中,他开始这样做。


(1)鼓励来访者不要把他们的自动思维看成是现实,而看成是:可以根据正面和反面事实进行评估的想法或假设;或者不难用经验来检验的想法或假设。


(2)为了说服来访者研究和检验他们的自动思维,邀请来访者转变思维方式。如从某种绝对方式(“我的结论绝对正确”)向提问的方式(“我的结论正确吗”)转变。


(3)与来访者一起工作的总体方法是“共同验证”,鼓励患者为调查他们的信念效度与咨询师合作。


到20世纪60年代,亚伦·贝克逐步标准化认知疗法。在这个过程中,他采取了如今认知疗法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例如,每次门诊都带咨询笔记本,咨询结束后进行会谈反馈,来访者完成家庭作业,等等。

认知疗法威力初显


应用认知疗法后,来访者的状况几乎立即开始好转,他们当中许多人从第7次或第8次门诊起就不再显示出症状。从第12次门诊开始,治疗取得足够好的成绩,治疗可以结束了。为了巩固效果,治疗师要求患者在未来两年内每个月都要来门诊复查。


接受认知治疗的来访者中,在治疗后期有好转的征兆或完全缓解的占78.9%,而坚持药物治疗者只有20%达到同样的反应水平。对来访者的随访显示,即使许多来访者断断续续地坚持治疗,他们还是在结束治疗12个月后保持了他们从治疗中得到的好处。

传播认知疗法


这样的探索初步取得了成功,但这些成就却没有得到认可。由于当时精神分析占据主导地位,贝克的研究工作遇到了严重的困难。


他申请用来验证自己理论假设的科研津贴被拒绝,他便在没有政府或其他机构资助的情况下聚集朋友和同事的力量完成了研究,但有关研究成果的论文却被学术期刊拒绝发表。


贝克还是继续进行着认知疗法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得到所在医院医生和医院总医师的认可,并得到其协助。


他们在医院开展认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研究,把被确认为抑郁症的来访者随机安排到两种治疗方案中,一种是认知疗法,另一种是药物治疗。研究结果是令人震惊的,谈话治疗和药物治疗取得了同等效果。

他们创办《认知治疗与研究》(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刊登了这项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成果的影响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许多精神病学家和心理治疗师都在想,既然认知疗法能解决抑郁症的问题,那么其他精神疾病能否用认知疗法来处理呢?


自此之后,认知疗法在多种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大量探索,自1977年开始,已有500个研究结果证实了认知行为疗法在各种不同精神障碍、心理障碍中都有很好的效果。

自动思维的基础知识


自动思维(automatic thoughts)是亚伦·贝克提出来的一个术语,它用于描述人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想法,而这个想法导致了情绪、行为或者生理反应。由于这样的想法是自动产生的,并不是人刻意思考的结果,故此,贝克把它称之为自动思维。


例如,一个学生碰到一个难题解答不出来,他心里便浮现出一个想法:这道题要是自己做不出来而别人做出来了,别人的成绩就会超过自己,自己的排名也就会下降。想到这里,他便会产生忧虑和焦躁的情绪体验,以及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的生理反应。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浮现的想法是自动出现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当他在遇到题做不出来的情况时,就会产生忧虑和焦躁的情绪,才会有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的生理反应。正如我们前面所讲,与认知是情境和情绪的中介一样,在这里自动思维就是情绪和情境的中介。


在特定情境下自动涌现的想法,亚伦·贝克把它称之为自动思维。但其他的认知行为疗法专家则有可能给了它不同的名称。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把它称之为“自我陈述”或“自我对话”。


梅肯鲍姆和亚伦·贝克虽然说的是相同的内容,但他们强调了不同的意涵,亚伦·贝克强调这个想法是自动产生的,而梅肯鲍姆则在强调想法对自我的暗示和影响。其他更多的认知行为专家,则用了一些更为普通的词汇,如非适应性评价、认识评价等。


是不是所有在特定情境下出现的想法,都可以称之为自动思维呢?


这要取决于你如何界定自动思维。通常情况下,在认知行为疗法的咨询实践中,我们主要关注引发个体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反应的想法,因此把这样的想法称为自动思维,如果扩展一些,我们可以把所有引起情绪和行为生理反应的想法都包含在自动思维的概念中。一般而言,我们讨论自动思维时不包括那些不产生上述反应的想法。

自动思维的表现形式


正如人的记忆有文字和图像两种主要类型一样,自动思维也有两种表现形式,那就是文字和图像。


就像我们前面说到的,这个碰到难题解答不出来学生,他心里浮现的那个想法:这道题要是自己做不出来而别人做出来了,别人的成绩就会超过自己,自己的排名也就会下降。这个自动想法就是文字的。文字是最常见的自动思维形式。


有人左脑发达,有人右脑发达,左脑发达的人长于语言,擅长逻辑思维,右脑发达的人偏向图像,擅长形象思维。因此,在自动思维的表现形式方面,有人是以文字表现,有人是以画面表现。


例如,一个患有抑郁的学生,拿起书本想要看书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背着行囊往前走”的画面,并且感到悲伤和沮丧。在这里,自动思维的表现形式就是画面。


这个画面是什么意思呢?当来访者的自动思维表现为画面的时候,咨询师想要明了其中的含义,通常的做法是邀请来访者解释这个画面的含义。


这位学生对这个画面的描述是:自己背着沉重的包袱,漫无目的地跋涉,看上去很卑微。这让她想到自己不太可能完成这学期的学习,期末考试会被挂科,无法及格,不能毕业,不知道自己在未来要怎么走。


自动思维的特点


自动涌现

对于自动涌现这个特点而言,自动思维的名称就已经说明了一切。自动思维的名称就暗含了这些想法是自己冒出来的而不是刻意思考的结果。尽管这种思维是自动涌现的,但许多时候我们并不会意识到自己有自动思维。

例如,触景生情,被人贬低而愤怒,被人肯定而欣喜,回忆童年而感到快乐,等等。


尽管你没有意识到自动思维,但实际上它是存在的,只不过在前意识中,如果你加以注意、去觉察,注意自己产生某种情绪的时候在想什么,那么这时自动思维就进入你的意识里,被你觉察到了。


完全接受

自动思维的第二个特点尤其重要,就是完全接受、信以为真。很多的时候,当我们冒出一个想法的时候,我们就相信了这个想法,其实这个想法并不是正确的。


例如,在一个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建议一个抑郁来访者每天坚持散步两次,每次30分钟。听到这个建议,来访者显得不情愿,并不打算去做。咨询师问他的想法,他说:“我没有精力,做不到。”


“没有精力,做不到”是他的自动思维。当这个想法出现的时候,他就会真的相信自己是没有精力做不到的。实际上,这只是他的一个想法并不是事实,因为他并没有去做。


他只是觉得如果去做,自己肯定做不到而已。可见,自动思维并不是一个理性决策的结果,它并没有太多地去考虑实际情况,也没有支持证据。

自动思维干预流程


自动思维的干预有识别、评估、评价和巩固应用四个环节。

识别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横向概念化,在具体案例讨论中,通过具体化找出自动思维模型中的各个要素来,即情境是什么,自动思维是什么,情绪体验是什么,行为反应是什么。


这里需要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搜集生理反应内容,这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个体生理反应都不太明显。如果某些情形下个体的生理反应显著而且需要解决,我们就会关注生理反应部分。


评估

就是要求来访者用数量化的方式来判断对其想法的相信程度和情绪体验的程度。评估的目的主要是用来量化心理咨询改变的效果。


例如,一个抑郁来访者,对咨询师让他每天散步两次、每次30分钟的建议,产生了“没有精力,做不到”的想法,咨询师要求他评估对这个想法的相信程度,他给出了100%的相信程度。


接下来,咨询师对他的想法进行干预,干预结束后,咨询师再次邀请他对这个想法的相信程度进行评估,这时他给出了60%的相信程度。这说明我们刚才的会谈是有效的,因为他的相信程度从100%下降到了60%。

评价

就是对自动思维进行判断,应用前面提到的有效性和有用性两个标准对自动思维进行判断。评价的结果就是来访者认知的改变,原来的自动思维变成了更有效更有用的新思维(我们把它称之为替代思维)。思维改变了,情绪也就改变了,行为相应地也会发生改变。


巩固

应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于咨询会谈得到的新思维(即替代思维)和新行为(替代行为),来访者需要把它们记住,在必要的时候才能应用,这就是巩固。


为了让来访者能记住它们,认知行为治疗师通常要求来访者把这些内容记下来,记在一个本子上,这就被称为咨询笔记。如果为了便于携带,可以记在卡片上,这个卡片就成为应付卡或应对卡。


会谈中通常会有改变方面的要求,咨询师要求来访者在生活中实际上去改变:按照新想法(替代思维)去想,按照新行为(替代行为)去做。这就是应用。


另一方面,巩固应用表现在对识别和评价自动思维技能的学习上。在咨询会谈中,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去识别自动思维和评价自动思维,这是来访者的学习过程。


回到生活中,来访者需要尝试去识别生活中的自动思维和情绪,同时还要尝试运用评价自动思维,来处理这些自动思维,从而调整自己的情绪。上述过程实际上也是巩固和应用过程。

自动思维单个议程的流程

第一步,议程选择。从患者所希望讨论的议程中,选择一个议程加以讨论。


第二步,搜集议程相关资料。来访者可以叙述与议程有关的事情和过程,咨询师了解相关背景信息。


第三步,具体化和概念化。当咨询师对来访者所面对的问题有一个清晰全面的掌握之后,就需要进入处理程序了。处理程序的第一步就是要识别自动思维和情绪。具体化就是找到问题发生的具体情境,概念化就是把自动思维模型中的各个概念所对应的内容找到。


第四步,心理教育。给来访者讲解自动思维的两个特点和两项任务。由于这是首次咨询会谈,咨询师需要向来访者介绍这方面内容。在后面的会谈中,如果来访者熟悉这方面内容,就可以省略了。


第五步,评估。咨询师在干预自动思维和情绪之前需要评估来访者对于自动思维的相信程度和情绪体验的程度。


第六步,评价。就是对来访者进行认知改变和行为改变的干预工作。在通常情形下,先通过一些认知技术改变患者的认知,在认知改变的情况下再讨论行为改变。


第七步,评估会谈效果。评价工作完成之后,咨询师需要评估刚才的会谈对于来访者的改变效果如何。如果评价之前是应用百分数标尺(这个方法后面介绍)的话,评价完成之后也应该用相同的方法。


假设来访者对于不能通过考试这件事之前的相信程度是100%,现在让她再次评估,她评估为40%,这就说明会谈是有效果的。当然除了评价自动思维的相信程度,还要评估情绪的程度。这段对话并没有进行前期评估,所以咨询师在评估完成之后,让来访者进行简单报告。


第八步,会谈总结与咨询笔记。在一个议程会谈完成之后,咨询师需要和来访者一起讨论心得,需要记录一些重要的内容。下面的对话仅对会谈进行了总结,还缺少撰写咨询笔记部分内容,大家在实践中需要增加这个部分。


第九步,布置家庭作业。这是议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认知行为疗法强调生活中的改变,不能把会谈成果仅仅停留在咨询室之内。


因此,家庭作业就是让认知行为疗法融入生活的重要途径。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有经验的咨询师会考虑到来访者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提前加以提示,并做出应对方案。

阅读 33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