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宣教

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
创建于2023-12-21
阅读 27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病因

1.血流瘀滞状态

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神经外科大手术后、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位等。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血流缓

慢、瘀滞,因而促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如下肢有手术伤口活动减少,肢体偏瘫活动受限,小腿的肌肉不能正常发挥唧筒作用,血流缓慢和淤滞,因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高的发病率。

手术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发因素。较大的手术亦与血流缓慢、淤滞有密切关系,手术中由于长时间的仰卧和麻醉,下肢肌肉完全麻

痹,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功能,肌肉松弛,静脉舒张;手术后又因刀口疼痛,患者长时间卧床、半坐位或侧卧位,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而使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从而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

2.血液高凝状态

通常,如创伤、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妊娠及产后等,可见血小板增高,粘附性增强。术后数日内血液中血小板较正常高2-3倍。血小板对胶原纤维有很强的亲和力,当静脉内膜损伤后,血小板迅速聚集粘附与损伤部位,同时释放出凝血因子,这些凝血因子参与血液循环,血液成分改变,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而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

3.静脉壁损伤

当静脉壁受到任何因素(常见的有机械性损伤、感染性及化学性损伤等)损伤时,都会使静脉内膜下基膜和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裸露,血小板发生聚集,并释放许多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又可加重血小板的聚集,有利于形成血栓。总之,当静脉壁损伤后所发生的各种改变,都可引起局部血小板粘附聚集,纤维蛋白及血细胞沉积,最终形成血栓。

二、临床表现

本病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皮肤发亮,左右下肢粗细不对等。患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

三、预防措施

(一)基本预防措施:

1、戒烟,控制原发病。

2、尽量避免下肢输液。

3、抬高下肢,早期活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对大手术后的病人应抬高下肢20-30度。尽量避免下肢过度屈曲,影响静脉回流。

4、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嗽。

5、对高危因素或高凝状态的病人,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增加活动量,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术后24h就应开始做下肢抬高训练,不能下床者在床上做踝泵运动。

6、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黏度

7、患者食用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二)物理预防措施: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IPC)及梯度压力弹力袜(GCS)均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避免血液滞留降低术后下肢血栓发病率,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三)药物预防措施:

主要通过抗凝药物和祛聚药物预防,抗凝药物首选低分子肝素钠或低分子肝素钙。但需遵医嘱用药。

祝您早日康复!

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

医生办公室电话 0310-2112557

护理站电话 0310-2112558

阅读 27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