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语文组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宏志班、自强班、弘文班“示范课研修”活动——评李正禄老师群文阅读课《赤壁涅槃:苏东坡的精神突围》

编辑于2023-12-25 阅读883

  为进一步适应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改革趋势,落实名师强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办学目标,探究尖子生培养模式,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开展宏志班、自强班、弘文班老师“示范课研修"活动。现将李正禄老师上课、听课评课情况展示如下:

李正禄老师上课风采


说课稿


教学设计


课件展示

评课说课环节

孙学良校长评课


一、值得学习的方面:

1.精心设计教学,追求精益求精。这是我第二次听李老师这节课,相较上次,从课前演讲、目标呈现、前置学习、文本解读、时间分配、读写结合、课堂模式等方面全方位地体现了教师精心设计的苦功。

2.善用生成资源,驾驭能力高超。活动一、二能充分利用前置学习时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巧妙嫁接,顺势而为;整节课遴选的素材达到了8种之多,教师能有机整合,巧妙衔接,层层深入,抽丝剥茧,达成目标。

3.文本解读先行,人文素养夯基。群文阅读教学的文本是载体,是凭借,它承载着传递语文核心素养和人文精神的的重任,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使得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能高度融合,达到了读书育人的目标。

二、几点思考:

1.教师预设有点多,学生主动生成有点少。我们在充分肯定李老师深厚的语文专业学养的同时,也要看到,面对自强班学生,教师控得还是有点“死”,学生的主动性还没有达到最大化,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突围”的积极性,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2.教与学的转化。如何将教师“群文教学”的理念转化为学生“群文阅读”的理念,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3.教师需要有意识培养“群文”主题的收集意识。切实树立大单元、任务群教学意识,避免在日常的教学中零敲碎打单一的单篇教学模式,

厚彦强老师评课

  我很有幸观摩学习了李组长的群文阅读课《赤壁涅槃:苏东坡的精神突围》,让人震撼。这是一节充文化底蕴和群文审美特征的优秀课例。其精彩首先源于教师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课题驾驭能力。1.本堂课,李组长选择苏轼的“一词两赋”三篇文章进行教学,内容量大,难以把握,但李组长选择议题:苏东坡的精神突围,课堂教学紧紧围绕这一议题,通过三个学习活动贯穿起来,分别对三篇文章进行深入探究,课堂精心设计,层层递进,处处有心,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2.李组长对于前置学习落实好,能够让学生在课前对学习内容进行熟悉、理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环节,对学生前置学习成果进行了展示,其中两位学生对于《念奴娇 赤壁怀古》《赤壁赋》总结的思维导图特别好,很好的抓住了两篇文章的学习重点,有效促进思维升级,获得文章的完整认知。在课堂上,李组长在学生前置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对课文的思想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站在大语文观的角度看“群文阅读”,群文阅读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群文阅读对于我们目前的教学来说,仿佛仍是一道让人望而生畏的高墙。我们仍习惯于整个学期都按一篇一篇课文顺次教学。根据李组长提供的这节“群文阅读”的范例课,用“群文阅读”的理念来看,我们完全可以尝试打破原有的教学框架,增加学生每节课的阅读篇目,从改变阅读材料和阅读策略两方面入手,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杨骞老师评课

  学习了李老师的课,感觉第一好便是贴着课标去设计,立足学情重思维:即这节课有梯度,有高度,有深度。

      首先通过课前学生演讲引出“乌台诗案”,交代议题的宏观背景,打破了老师放幻灯片唠叨的常规,给人以新意,不仅集中了学生的听课专注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口才。

       其次,通过“三探”的活动设计,既有梯度、且有高度、还有深度地形成了“为什么要突围?”“怎么突围的?”“突围的结果如何?”问题主轴,这样立足学生和文本的问题使课堂生成自然,思维掘进的梯度逻辑合理,提高了教学的效度。

      第三,作为群文阅读,本课议题的凝练指向明确,围绕议题“苏东坡的精神突围”,通过“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的问题引领构建课堂,使议题具有了统整性,更具有可研性,所以在李老师的有效引导下,课堂的落点凝聚到了“我们如何在现实中突围”的情境写作上。“往来走的路上,风并不寒……考试是小失误,要学会在绝境中乐观地生活……逆境处逢生,绝境处生花”学生的分享交流,李老师“花开成景,花开成诗”的精彩点评,都注解了本课从高位设计到完美呈现的过程。“万物皆备于我”不仅是“东坡精神突围”的依持,更是我们所有人“绝境处生花,花开成诗”的心灵依仗!

      最后,李老师的这堂课,正是因为立足语文教语文,用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让学生能有思考地听、有发现地读、有质量地说才如此精彩,这也让我在如何有效教学语文的问题上有了“精神的突围”。


       研讨中,孙校长分享了何勇峰老师的‘“三新”背景下,对群文阅读教学提出“十结合”应对举措”'。一是群文的“整”和单篇的“细”的完美结合。群文阅读需要找小切口深挖掘,但“整”是第一位的,只有提起线子,才能串起珠子。“整”好比房子的框架结构,“细”犹如房子的内部装潢,有了框架,还需打磨细节,课才有真实度、温度和深度。二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完美结合。双线组元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当然人文思想只能潜移默化地渗透在语文要素中,否则语文课就会变味。三是梳理与探究的完美结合。梳理是深度阅读的前提,是思维由低级向高级进阶的基础;探究是梳理水到渠成的深化,它需要质疑精神、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四是教学支架与活动任务的完美结合。群文阅读需要思辨性的问题牵引,但搭建必要的教学支架是十分必要的,它会让学生的学习有路径可循。五是读与写的完美结合。读是输入,写是输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输入为本,输出为王。我们必须想办法打通阅读与写作的通道。同时,要指导学生读写,教师必须坚持读写。六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有生成的课堂,才是活的、灵动的课堂。七是前置任务与课堂展示的完美结合。鉴于群文阅读教学的特殊性,前置学习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学生在课前充分阅读理解了文本素材,课堂上才会有精彩展示的可能。八是阅读与精神成长的完美结合。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只有长期坚持阅读的老师,才能教出精神健全、向上向善的学生。九是教师风采与学生个性的完美结合。教师要充分认清自己的教学优势和所擅长的领域,从而调动学生,让长处更长。十是师生关系的完美结合。公开课,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到异地授课,必须注意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自然,教师的语速语调、肢体语言等方面的亲和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最后,孙校长总结强调,向在座的各位老师提出了两点倡议:一是抓住教研契机,促进专业发展;二是借助专业阅读,提升教师学养。最后推荐了几本专业著作供老师们阅读学习:于泽元《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王君《更美语文课——群文阅读课例品读》、余党绪《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希望通过本次研讨,期待与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相适应的新课堂因运而生,风生水起!群文阅读,我们正在路上!

编辑:李正禄

审核:何任天

监制:任喜红

阅读 88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