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萧克将军

陈新
创建于2023-12-20
阅读 151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开场白:萧克将军展示馆占地面积260㎡,共分八个部分。自2023年7月开始筹建用时6个月,文字编写编排、资料收集整理、物件物品采集等前期准备在大才子段生员先生的辛勤劳作下历经8个月有余,展示馆设计改造至全部内容上墙有效耗时2个月。

        在集团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所有参与筹建人员的共同努力,在相关单位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以及远在北京的云山乡贤、知名律师李光松先生和曾下放在云山的原卫生部知青子女陈媛媛夫妇倾情帮助,各项进度进展顺利,开馆在即······

        再次感谢在参观学习期间,东乡县人大副主任熊耀辉、红星垦殖场党委书记黎轶薮、场长徐群、副场长白欢及全体班子成员、修水县漫江乡纪委书记丁海燕、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萧克故居陈列馆游客服务中心主要领导、井冈山金矿原总经理刘小平,永新垦殖场党委书记尹小雄、场长罗文亮、纪委书记陈生强及全体班子成员的热情款待!

  习近平金句: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要打造精品展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用史实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

  ——习近平二〇二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萧克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事教育家,同时也是当代作家、诗人、书法家,1955年被授予开国上将。

        萧克将军展示馆展示的是萧克将军伟大光辉的一生,展示的是萧克将军与云山的情怀,展示的是中华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同时,萧克将军展示馆也是云山集团继云山文史展览馆、云山廉政文化馆、云山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之后又一个新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六上云山〗

         一、北上南浔线作战

        1934年2月下旬,时任红六军团17师师长的萧克率部浴血奋战在九岭山脉,在云山及周边地区与敌军周旋战斗二月余,并在云山北麓下房村驻扎露宿两夜。这是他第一次踏上云山这块红色土地,从此,萧克将军便同云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五七”干校期间,将军曾赋诗《望九岭忆往事》记述这段难忘的战斗经历。

          二、视察云山垦殖场

        1960年5月,在国家因三年自然灾害而面临经济困难的时期,农垦部副部长萧克来到云山垦殖场视察工作。

        视察期间,萧克将军在云山总场部办公大楼会议室接见了下放干部、转业军官和职工代表,他语重心长地勉励农垦战士:要学习和发扬当年南泥湾大生产的革命精神,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努力克服当前暂时的经济困难,把山区建设好,为周围农村作出示范……

         三、下放江西“五七”干校

        1969年12月至1972年2月是萧克将军留居云山最长的时期,被编入“五七”干校三连(现云山集团红湖农林公司新丰场部)。

         在云山“五七”干校期间,萧克将军大部分时间是自己动手做饭吃,觉得自己做的饭菜香,合口味。他在走廊里用砖砌成炉台,煮饭炒菜的用具一应俱全。将军偶尔也会到大食堂排队打水买饭,来晚了总是自觉排在队伍后面,人们看到他年纪大,都主动腾出位置让他排在自己前面,他总是乐呵呵地说:“我闲着又没有事,年纪大也不能搞特殊嘛!” 

        将军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开垦荒地种菜、读书、赋诗、习练书法、编制草鞋、做木工活、登山,生活很有规律,过得非常充实。在逆境中,他始终坚定信念,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

         开荒种菜:萧克将军的“牛棚”生活中,第一件事就是开荒种菜。他最喜欢吃的种的最多的就是辣椒、苦瓜、芫荽。种出的蔬菜除自己食用之外,还经常送些新鲜的给左右邻居,并晒了不少豆角干、黄瓜干、辣椒干。

       读书赋诗:萧克将军离京时随身携带的行李中有一个大书箱,里面装着马列书籍30本,还有《史记》、《资治通鉴》等书籍。在“五七干校”两年多的时间里,读书成了将军的最大的爱好和精神寄托。

        云山的山山水水赋予了萧克将军丰富的创作灵感,在这两年的“老牛游牧”生活中,他留下诗词共27首,其中13首有关云山的诗词收录于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萧克诗稿》中。

        习练书法:萧克将军在书法艺术方面的兴趣也很浓厚,习练书法也是他在干校的必修课。让人想不到的是,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遭到伏击后,部队溃散,他流落到广州时已身无分文,还曾仰仗一笔好字糊口度日。一直到耄耋之年,萧克将军写字仍很讲究“四正”,即心正、身正、纸正、笔正。

        编制草鞋:编织草鞋是萧克在红军时期所学到的手艺,而且很在行,在“五七”干校他又重新捡起打草鞋绝活,这也算是“重操旧业”。雨天或傍晚,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萧克在走廊里聚精会神打草鞋。路过的人看见他门前挂着许多草鞋,便惊讶地问:“萧老,你打那么多草鞋有啥用?”将军笑着回答:“上山、下地、砍柴、割草,穿草鞋最合适,比皮鞋、球鞋穿得舒服,用处大哪!” 将军所打草鞋,除了自己穿,也送给孩子们和老表。 

        做木工活:将军自制一把立式皮带锯和一条木工凳,买来一套木工工具,在食堂的薪柴堆里挑选出有用之材,就试着当起“木匠”来,开始制作简单家具。将军先后做了条桌、长板凳、小折椅、书架,做得最多的是小板凳,有十多把,云山有些职工家中至今还珍藏着肖克当年所制作的小板凳和书架。1972年回北京时,还把斧、锯、凿、木工凳及自己制作的四方桌和长方形折叠桌带回。

        登山攀岭:萧克将军还有一大爱好,那就是喜欢登山攀岭。1971年5月至10月短短半年时间里,他徒步登临云居山顶就有三次。他常对人们说:“登山有很多好处,能磨练意志、锻炼体质、开阔胸襟,领略大自然美好风光。”将军每次登云居山都是由山北麓的周田口经小路登至赵州关,当天下山返回,往返山路三十余里。

  1972年2月上旬,临近农历春节,萧克将军受冤蒙尘终于得到平反昭雪,奉命调回北京,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回京后的除夕之夜,他兴奋写下《返京》一诗。

         四、重回云山视察工作

        1981年11月6日,萧克将军第四次回云山视察工作。此时,萧克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等重要职务,但他仍然保持像过去那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姿态。他先后会见了云山垦殖场党、政、工领导和当年在“五.七”干校劳动生活期间结识的老邻居、老朋友;久别重逢,分外亲热,促膝长谈,共叙友情。将军在《回云山》(二首)诗中描述会见时的热烈情景,足以表明他与云山人民群众亲密无间的真挚友情。 

        在此期间,萧克将军视察了松山纺织器材厂、云山制药厂、云山医院等,看望职工群众。将军再次登上云居山,看到山乡巨变和真如禅寺修复一新的兴旺景象,萧老感概万千,连声说了三个“好”字。在从小里村发电站回来的路上,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有感而发,写下了《云山记游》一诗。

  五、再回云山看望乡亲

        一晃又是十多年过去了,1992年3月11日,同云山人民群众阔别了十年又四个多月的中顾委常委萧克第五次重回云山。

        云山人民群众闻讯后奔走相告,当天早晨都聚集在周田十字街口,恭候将军的到来。上午十时许,萧克将军身着深灰色中山装,脚穿平跟牛筋鞋,精神焕发,驱车抵达云山。在云山集团主要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将军先后来到云山中学、江西农垦学校看望师生。八十四岁高龄的萧克将军顾不得长途跋涉的劳顿,又一次登上云居山,时任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真如禅寺住持一诚大和尚,永修县县长熊才水等领导早已在赵州关山门口迎候。一路上,看到许多山民盖起了新房,进山朝佛的香客络绎不绝,将军的心情格外兴奋。

        在云居山风景名胜区新建的宾馆内,萧老饶有兴趣地与当地政府领导同志和寺院住持热情交谈,嘱附大家一定要管理好这座具有灵气的人间仙境、这座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临走时,还特意为云居山宾馆挥毫题写了“云居山庄”四个苍劲俊美的大字。

        萧克一行从云居山顶下来之后,回到云山集团总部用午餐。炊事班的掌厨师傅十分了解萧老的口味,特意炒了一盘苦瓜、辣椒拌豆鼓。在宴席上,萧老第一筷子夹的便是这道菜,他细细品味苦瓜、豆豉,连声说:“好!好!还是云山家乡菜的味道好!”

04:30

  六、随《将军世纪行》摄制组再回云山

        1997年,中央电视台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而制作《将军世纪行》纪录片,1月6日,已年届九旬的萧克将军随《将军世纪行》摄制组再次回到云山。

         将军此次回云山,在摄制组的安排下,首先驱车到云居山顶,看望时任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居山真如禅寺住持一诚大和尚。之后,萧克将军再三要求到明月湖走走看看。

        随行人员考虑到将军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再三劝阻。生性倔犟的萧克将军身披军棉大衣,不要身边的人搀扶,冒着凛冽呼啸的山风,踏过横七竖八的乱石,绕明月湖走过一圈后,自豪地说:还是毛主席讲得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01:06

  近几年来,云山集团通过各种方式缅怀萧克将军。先后筹建云山文史展览馆,编写《萧克将军云山情》,记录将军与云山的历历往事······ 

        云山集团领导多次前往北京,看望萧克将军家人,介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诚邀将军家人前来云山做客,追寻父辈足迹,重温岁月往事,增进友谊,继往开来。

  结束语:萧克将军以其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人生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操、无私的精神境界,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敬仰。 

        勿忘历史、牢记使命,传承红色文化,必将成为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征程上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00:00
03:21
阅读 151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