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园”漫步

——试对一个千古名联

跃峰观景台
创建于2023-12-20
阅读 25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联园”漫步

——试对一个千古名联


冯跃峰


   一座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建的鼓楼,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一则千古名联,引出一件怪事,期盼高人指点迷津。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有一座望江楼,是明清两代时期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建。后于民国时期辟为望江楼公园,成为成都市内著名的景点。

   因薛涛一生爱竹,后人便在园中遍植各类名竹,公园大部分地面被竹林覆盖,也被称为“竹子公园”或“锦城竹园”。

   传说清代时期,一位江南才子登上望江楼,看到沿江景色美不胜收,一时兴起,写下一个上联: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落笔之余,自我沉醉于上联的意境里。但下联怎么写也不称意,无奈之中,只好将上联单独书于望江楼上。

   一百多年来,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读书人前来应对,但都不如人意。

   这个上联中,“楼”与“流”音韵相近,同时也蕴含了登临江楼感怀千古时光之意,整联意境和写作手法都堪称一绝。

   据说,直到有人在成都城郊发现了一口古井,井旁有“印月”的石碑,由此产生灵感,才得到一个较为工整的下联: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先说一下这则下联的一个怪事,百思不得其解,期盼有高人指点迷津。

   从平仄看,此下联应该是很工整的了,除了上联中的“望”与下联中的“印”同为仄声外,其余对应字都是平仄相反,而且每段处于偶号位上的字平仄交替。但奇怪的是,借助相关软件检测其平仄,却显示中间一句“印月井中印月影”,“印”字要改为平声。如果说,每个分句末尾都不能三连仄,那前两句:“印月井”、“印月影”咋又没有问题呢?再说,马蹄韵只对每个分句的句脚提出要求,而这个软件反而不管句脚是否平仄交替,却要求处于中间位置的“印”字改为平声,哪位高手能说清其中的道理呢?


   当然,这个下联,一些不足之处还是比较明显的——

   首先,“月井”对“江楼”并不适合。江楼是偏正结构,江修饰楼(楼在江边)。但月修饰井就有点牵强,若说是“月下井”,但所有井都在月下,与江边楼意义不符。更何况,月下井还受一定的时空限制,井并非时刻都在月下。

   其次,“月影”对“江流”更不适合。“影”是名词,“流”是动词。前者是偏正结构,后者是主谓结构,相对不适。

   其三,“印月井中印月影”与“望江楼上望江流”意象不合。前者是指“印月井”本身印着月影,后者是指第三方(人)在望江楼上望着江流。

   后来,又有人对出另一下联: 

   观云亭,观云行,观云亭上观云行,云亭四方,云行四方。


   据说,此联被认定为迄今为止“最好”的一个下联,这恐怕主要是因为观云亭也是一著名景点之故吧。但细细品来,此联似乎仍有若干不足——

   首先,“云行”说法有些牵强,一般都是说“云飞”、“云舞”、“云卷”、“云飘”等。

   其次,“上”字与上联重复,当然,若改为“中、里、边”,则可弥补这一不足。

   其三,“四方”比较空洞,远无“千古”的意境,有“头重脚轻”之嫌。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平仄存在较多问题。

   您是否找到了一个更为合适的下联呢?为抛砖引玉,我也学写了一个下联,请大家指正。

   我的下联是: 

   听海岛,听海笑,听海岛边听海笑,海岛万春,海笑万春。

   首先,整个对联平仄不存在问题。

   其次,上下联字词对仗工整,结构相称。海笑、江流词性一致,且都是主谓结构;上、边都为方向副词;千古、万春不仅字面相对,而且万春隐含了万里春光之意,与“千古”相适应。

   此外,语句整体结构一致,描述的都是第三方(人)对当前景点的感观。

   还有一点就是,岛、笑的韵声相近,与楼、流类似。

   最后,上下联的意境也比较契合:上联是歌颂“望江楼”历史悠久,意义深远,价值永恒;下联是赞美“听海岛”气象万千,春光无限,长盛不衰。

   当然,本联仍有不足。首先,听海岛不是著名景点,只是传说加勒比海有一个听海岛,这是本联的硬伤;此外,还有一处不足就是:从词语的知名程度看,“海笑”与“江流”相对,较为勉强,因为“江流”是一个常用汉语词汇,而“海笑”则很少见。如此等等,期待您化腐朽为神奇。

阅读 25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