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快到了,这是24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这一天是一年当中白天最短,晚上最长的一天。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的驱寒娇耳汤之恩流传下来的习俗,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包饺子也要考验手艺
准备食材:面皮、饺子馅
取适量饺子馅放在饺子皮中间,对折,将边缘捏住,然后左右两只手配合,捏出花边。
煮饺子:烧清水,待水开后放入饺子,用饭勺顺时针搅动,以免饺子粘连。
饺子成为节日食品的历史,最早不是在除夕夜,而是在冬至日。宋代金盈之《醉翁谈录·卷四·十一月》:「都城以寒食、冬至、元旦为三大节。自寒食至冬至久无节叙,故民间多相问遗。至岁除或财力不及,不复讲此俗。谚有『肥冬瘦年』之语。盖谓冬至人多馈遗,除夜则不然也。人家是日多食馄饨,故有『冬馄饨年馎饦』之语。开封俗语『新节已过,皮鞋底破。大捏馄饨,一口一个』」,这是文献中记载的对冬至吃馄饨的解释。后来因为饺子和馄饨经常被混淆,所以有些地区改吃馄饨为饺子。俗语中有了「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张仲景的传说也与冬至吃馄饨的习俗相关,但这传说在文献中不得考证。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吃饺子的习惯
饺子,初名馄饨,又有角子、角儿、匾食、扁食、牢丸、粉角、饺饵、水饺饵、水点心、水饺子、饺儿等多种称呼。饺子的烹饪方法多样,有煮、蒸、煎、烤等。自宋代开始,有了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自明朝以来有了正月初一吃饺子的习俗。
本次活动同学们一起品尝饺子,不仅是在感受饺子的美味,更是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传承和认可。
本次活动同学们聚在一起吃饺子,饺子的寓意多种多样。
喜庆吉祥:饺子形状像元宝,寓意招财旺财,代表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团圆美满:饺子形状像古代的金元宝和月亮,寓意家庭的团聚和幸福。
祝同学老师们:喜庆吉祥,团圆美满,阖家团圆,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