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卡特教练》源自美国一个篮球教练的真实故事。作为一个篮球教练,卡特最特别的地方在于:他赋予对篮球的热爱不仅是比赛的意义,尽管他有足够的能力带领这支球队登上巅峰。卡特认为:对篮球的热爱只不过是一个人选择的工具和载体,它通向的是生命的本身:自律、活力、尊严和荣耀。
因此,本部电影最耐人寻味的剧情是:卡特教练接手这支一直处于败绩的一盘散沙的里士满球队后,以他强大的能量,里士满球队就V字逆袭,一路取得节节胜利走向顶峰时,卡特教练却顶着球队所在高中的校委自治督导的劝阻和威慑,不顾球员家长的疾声厉色的不理解甚至身家威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按照和球员签订的“合同”,禁止参加任何比赛,停止一切篮球训练,要求球员以契约精神完成“合同”内容:补上自己的文化功课,直到合格。
显然,卡特教练不以球员球赛的成绩作为自己的荣光,同时,他也允许不认同自己的理念的球员哪怕是最能得分的球员离开自己的球队:作为精神个体,他是独立的,他不和自己的球员共生——不以取得比赛胜利作为自己的荣耀,重要的是自己怎样带领球队面对比赛的精神和原则,他是高贵的。
藉以独立的高贵人格的光芒,卡特教练弥漫着醇厚的芬芳。他技艺精湛,教学有方,同频年轻人的思维用最形象的比喻引领球员在球场叱咤风云;他精通人学,深谙球员心理,有节奏地激发球员的精神和力量 。
最终,这些幸运的球员人生转轨,只因:生命中遇到的一个“篮球”教练。
一个篮球教练尚犹如此,父母情何以堪?!
以下是部分家长电影课堂后的文字总结。感谢家长的示现,这些文字,真实、真切、真诚,涌动着前行中的觉知的力量。致敬、祝福!
允许问题引领我的成长
——《卡特教练》电影课总结
萧君萍
这是一部很励志的电影,卡特教练通过打篮球转变了一群青春期孩子的命运。所以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可见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任老师,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是否出现了问题。
在现今社会,如果你的孩子学习不好,特长中也没有闪光点就会被认为是问题孩子,未来是不会有好的结果时,孩子表现出来的也是消积,堕落,向下的心态。家人、学校及社会各界对这类孩子都不报希望甚至会带着有色眼镜来看这类孩子。
电影中这群高中生唯一的爱好就是打篮球,他们认为自己除了打篮球什么也干不好,但球打的也不是特别好,输得多赢得少,基本上也是通过打篮球来混日子过。面对这样一群孩子,卡特毅然选择了做这群孩子的教练,在整个执教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相反的是不断的挑战,但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他没有选择放弃和退缩,而是选择勇敢坚定的坚持。
在教学开始前,给学生制定教学规则,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则大家随心所欲就任何事都做不了。卡特要求队员签署一份合同:他将带领球队赢球,但队员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则,包括说话前要先称呼“先生”,比赛出场前要穿西装打领带;迟到要罚做往返跑,顶撞教练要罚做俯卧撑;文化课成绩要在2.3分以上……在规则面前从不退让,坚定而温柔的执行。
他给球员树立信念,通过眼神坚定的告诉学生“失败到此为止,你们会像赢家一样打球,像赢家一样生活,最重要的是你们将会是赢家”。篮球输赢很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在追求结果中,超越自己。成长比成功更加重要;做人比打球更重要;赢得比赛固然重要,但保证队员的文化课成绩,为他们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同样重要。
反观到我的教育过程中失败的点,首先一个就没有规则,我的规则都是随性的,立场不坚定,说白了也就是我就是规则,我要你怎么样你就要怎么样,如果你没有达到我期待的标准,就是一顿暴躁不耐烦的说教、打骂。另一个点是我们给孩子植入的信念是负面的。总是盯着别人做不好的点,往负面的方向去看。课堂上杨老师讲我们跟孩子是共生关系,只愿意接受好的一面,光鲜亮丽这一面,不愿面对真实的自己。家长不真实,孩子也是背着厚厚的壳来伪装自己。关系和方向错了怎么做都是错的。
信念的转变是我能懂孩子,能理解孩子,自然而然的是我的心就变了。看到杨老师对孩子的信念转念,是我需要提升的点:“乐乐对自己不满意是因为自己爬得不快,所以说快就是真正的你,如果快不是真正的你,你为什么会对自己不满意;彦临对自己不满意是因为自己没爬上顶峰,能爬上顶峰的才是真正的你”。那孩子为什么不愿爬快,不愿意爬到顶峰,是因为我们家长期待太高,和孩子站在对立面。杨老师是能真正的接纳和允许孩子,孩子也愿意做真实向上的自己。孩子爬上顶峰和不爬上顶峰我更想看到孩子爬上顶峰,所以当孩子提出要休息一会时,我说出的是“你又要休息,刚刚不是休息过了吗?”孩子听到后直接就说我不爬了,头也不回往下走。当下我不能理解孩子,执着于自己想要看到的点。我们对孩子说太多,要求太多,讲道理太多,所以导致孩子是不能做真实的自己,亲子关系是对抗。
杨老师给孩子植入的信念是你有颗富足的心,当你的心是富足的,你的行为自然而然会与心是吻合。反思我自己总是有颗匮乏之心,担忧恐惧之心,言行自然也是和心相匹配,修心修行中拒绝共生是我提升的方向。
接纳现状的自己,透过问题去看见、去面对问题去挖出自己匮乏之心的根源。我不再抗惧问题,我和问题共成长,感恩问题来引导我成长。感恩遇见,感恩杨老师的智慧引导。
保持觉察,“我就是赢家”
——电影《卡特教练》心得
肖艳
卡特教练对孩子们说“失败到此为止,重要的是你们就是赢家”。也把这句有力量的话运用到自己身上,对过去不纠结,过去留给过去,尽管还是会重蹈覆辙自己的惯性思维模式,重要的是保持觉察。
今天在打扫卫生看到书很乱,和嘉懿说把书整理一下,她很不情愿,中间惯有模式说教,闹的也不愉快。不一会嘉懿情绪平和了就过来和我说话,当时我还陷在情绪当中不想说话,直到从情绪出来,和孩子沟通。
我反思过程,庆幸自己保持觉察“先心情,后事情”,没有在无助中转嫁自己的情绪而是保持冷静;我看见孩子的善良和爱意,主动过来说话抚慰妈妈,实际上是为自己的任性道歉;我还可以提升自己当下的觉知力“孩子的书很乱,为什么我就起情绪?”……
杨老师常说“做就是答案”,把问题当做是礼物,透过情绪觉察自己的信念,迈出去才能照见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卡特教练》电影课心得体会
廖艳艳
这部电影主要讲卡特教练接手一个篮球队,然后通过自己的方法,让这个球队的男孩蜕变成男子汉的故事。他的很多方法是我们家长教育孩子需要学习。
首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多赋予孩子行为的正向意义,从而唤醒孩子心里的力量。如何赋予和唤醒,目前比较有感触的就是打破惯性思维看到事情的积极面,并且透过行动看到孩子内在的力量。比如,孩子爬山时说“很累,我不想再走了”,可以很欣赏地说“看上去你的确有些累,可见你在坚持,你有坚持的力量”。
其次,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规则,多用规则,不要用情绪去处理问题,也不能纵容孩子不守规则,温和坚定的执行规则。
最后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每个人都有力量解决问题,父母更多的是要掌握带孩子的心法和技法,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批评抱怨。
成长的道路任重道远,一步一个脚印修心修行!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修心修行 拒绝共生》心得
陈燕飞
通过《卡特教练》的几个片段分析,杨老师带领我们从更深更广的层次去理解每一句台词和每一个角色行为,让我突破自己原有思维,更细致的看到其中的意义。
印象深刻的是,因为队员们没有做到规则中的条例,卡特教练宣布:“你们失败了”,随即改口:“我们失败了”。这两句话有何区别呢?我自己在看这个片段时,并没有发现这个小细节有什么意义,杨老师解析:“我们”,背后是承担责任的态度。是呀,一字之差,却能起到天差地别的作用。对照自己在生活中的场景,随便一个都是不负责任的,孩子迟到,责怪他动作慢;孩子没按时佩戴牙套,导致牙套不匹配需要更换,责怪孩子不按时佩戴;孩子丢了东西,责怪孩子不懂得保管物品……每一个处理方式,都是在推卸责任,孩子如果会为自己辩解,一定会喊出那句:我需要有提醒方式,也可以包括你的提醒!事实上,继续用这种方式下去,我很快就能听到了……我们经常要求孩子这样那样,美其名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却忽视每个人的生命有自己的模样。有时孩子不过是想“真实表达”或者“任性”“撒娇”“试探”,他想和家人互动交流……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忽视乃至被掌控时,抵触和反抗就开始了,所以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有时候我一开口,孩子就说:你别说了!而同样在杨老师面前,孩子却愿意敞开心扉,比如那天我们爬山,球球在山脚就开始问:还要什么时候才能到山顶?我可能只会用几句苍白的鼓励来回应孩子,杨老师则引导他,山下的球球和山顶的球球有什么不同?一路上的对话,杨老师总是能够看见孩子的需求,并引导孩子看见并证悟自己的力量,最终孩子跑得比我们还快。
卡特教练在面对学员们的各种状况,都能够做到温和而坚定,平静地处理问题,真正看到他们的需求。对不守规则的学员,严格执行处罚,当最叛逆的学员无助地哭着对教练说要回归队伍,卡特教练没有询问原因,而是一把将他搂进怀里,把他带进房间安抚。都源自于看见,看见孩子的需求,相信孩子的良善——每个人本是爱。
课堂中杨老师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平静是一种力量,一种能力,当你很凶的时候,这代表你的力量不够,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力量。杨老师说,我们修心,就是修质朴的心,富足的心。这正是我缺少的,内心匮乏,所以总是外求,表现出来的就是情绪化,对孩子没耐心,常常用凶和打骂的方式,来伪装自己的匮乏感。这也代表我内心的巨婴思维,你们都要按照我的意愿来,不符合我的想法,就是你的不对,包括对待伴侣也是一样,总是想对方的过错,忽略自己的不当言行,既不讲道理,也不负责任,没有做到自尊尊人。且常常陷入受害者模式,不能自拔,活成怨妇的模样。
如何跳出来呢?对我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修平静的心吧,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停止自我内耗,走出幻象,当有杂念的时候,拍拍自己:醒醒!快醒醒!当想孩子做得更好,告诉自己:快看看他已经做到的!当因爱人一句话生气的时候,告诉自己:他说的只是字面意思,没别的,没别的!忍不住乱解读时,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而不是用情绪去表达想法。想想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为此我做的哪些行为符合目标?哪些不符合?经常听听刘明慧老师的冥想。
人非圣贤,要修这颗心,需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践行。这大概也是杨老师要求我们写作业的意义吧,写完这份作业,似乎不愉快的心情也逐渐平复,也算是一场小小的疗愈吧。感恩杨老师的智慧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