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革命,它于1911年10月10日在中国湖北省武昌爆发,此事件被称为武昌起义。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也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真正开始。
黄花岗起义中革命志士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慷慨悲歌。事后,烈士遗骸被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的有七十二人,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其中福州籍革命烈士方声洞、林文、林觉民、林尹民、陈更新、陈可钧、陈与桑、刘元栋、冯超骧、刘六符等十人被誉为黄花岗“福州十杰”。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福州革命力量不断发展,清新军第10镇统制孙道仁、第20协协统许崇智等高级军官先后参加同盟会同意参加反清起义,福州起义爆发
清朝的思想文化受到了西方的冲击和影响,一批具有爱国心和进步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传播和倡导民主、共和、民权、民生等新思想,对封建制度和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反思,为革命提供了思想和理论的支持。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无数仁人志士不畏强暴、自强不息,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社会变革的方法与途径。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组织发动了近十次的武装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马来西亚槟榔屿秘密召开著名的“庇能会议”,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爆发,福州与各地革命志士纷纷赶赴广州,他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终因孤军奋战、寡不敌众而失败。广州起义(又称“三·二九”起义、黄花岗起义)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影响深远,预示着更加猛烈的反清革命浪潮即将来临。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工程第八
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全国革命者深受鼓舞。湖南、陕西首先举事,随后各省纷纷响应,革命烈焰迅速席卷全国。福建亦于1911年11月9日在福州于山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炮。武昌首义后短 o 短两个月内,内地18省中即有14省和上海等地,以武装或和平方式响应武昌起义,成立军政府,宣布独立,清朝政府统治随之土崩瓦解
1912年4月,为了促成南北统一,孙中山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他在从南京乘船返回广东途中,专程到福州看望福建同盟会会员和慰问黄花岗死难烈士家属,并发表重要演讲,受到福州各界民众的热烈欢迎。孙中山先生莅榕是对辛亥革命做出突出贡献的福州革命志士的充分肯定,给八闽大地增添了无限荣光,其意义极为重大。
如果说福州革命志士在广州起义中所表现的是冲锋陷阵的大义凛然和舍生忘死的爱国激情,在福州光复战役中所表现的是军民齐心、浴血奋战的果敢精神和豪情壮志,那么在武昌、镇江、九江、南京诸战役及讨袁“二次革命”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则是机智果敢与深谋远虑,他们为辛亥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及巩固民主共和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
辛亥革命的胜利,是成千上万仁人志士,舍生取义、英勇作战、前仆后继所争取而来。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和历史功勋,将永远为后人所尊崇与铭记!
抚今追昔,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