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是思想的革新,也是诗意的修行,为实现“真”教研,让老师们变“被动”为“主动”,小学语文俞丽华党员名师工作室开展卷入式教研活动。
“卷入式教研”模式是即从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出发,以“课例+现场互动”的组织形式,将所有参与教师全员自下而上地卷入,实现教研从被动走向主动。在教研活动中,实现“理论中学思、实践中思辨、复盘中反思”。
第一次卷入
12月12日下午,武夷山市小学语文俞丽华党员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和学院附小全体语文教师齐聚武夷学院附属小学录播室进行初次共研磨课。
第一次卷入之“个人尝试”
首先,角亭小学的周靖盼老师进行《王戎不取道旁李》初备的课堂教学。周老师创设情境——中国故事“招募令”,让学生明确教学任务;接着,结合单元情境,引出历史人物—王戎;并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进行关键字词句的教学,最后让学生梳理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讲好故事,并创造性地讲述故事,结束时,教师带孩子回到情境录制中,理清讲故事的方法。
第一次卷入之“群体合作”
全体教师被随机分成五个小组,进行卷入式教研,展开“围炉”式集体备课,大家一改往日的“个人尝试”,全员自下而上地“卷入”群体合作,老师们深入实际教学情境,观察、分析和总结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每一位老师都沉浸其中,提出个人对教学设计中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学业评价、课程实施等方面的思考。
第一次卷入之“分享成果”
接下来,名师工作室成员陈钧玲老师启动了紧张刺激的抽签评课构课环节,被选中的小组代表,集整组智慧,将重构的教学环节,呈现在大家面前,为大家提供新思路,再次形成思维的碰撞。集体备课真正做到了自下而上的卷入,全身心沉浸式的投入,研讨团队再次打磨、完善、重构方案,形成二次教学设计。
最后,各组组长深入探讨教材,基于新课标理念,本着“学习内容任务化,学习任务情境化”的原则,确定本节课重构教学设计:以读为手段,读准音、读通文、读懂文,最后让学生思辨人物,联系生活谈感受与启发,在积极的语文实践建构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一次卷入之“聚焦诊断”
12月15日下午,名师工作室成员陈钧玲老师和邱黎妹老师再次跟进诊断,通过选定方案对执课教师进行指导,再次磨课,评课。
第二次卷入
12月19日下午,武夷山市小学语文俞丽华党员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和武夷山市小学语文教师齐聚在实验小学进行“卷入式”集备,“沉浸式”教研第二次主题教学研讨活动。这是一场教育者的心灵盛宴,也是一场教育思想的深度碰撞。
第二次卷入之“课堂呈现”
最终课堂呈现由武夷中心小学的周靖盼老师执教《王戎不取道旁李》。周老师从单元导语导入,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俊杰;接着,结合单元情境,引出俊杰——王戎;并引导学生在初读文言文的基础上进行关键字词句的教学,让学生在读出停顿中了解文言文故事,用自己的话讲好故事;最后从故事中体会出王戎的人物品质,有过人之处,所以称之为俊杰。结束时,教师结合多媒体教学,再次带孩子回到故事情境中背诵全文。
第二次卷入之“卷入研讨”
展示课结束后,老师们针对这两节课再次进行“卷入式”教研。大家结合教学设计和课件,围绕“单元主题”和课后习题,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积极总结设计的精彩之处,讨论中既有教法的探讨,也有观念的碰撞,还有知识的交锋。
第二次卷入之“名师点评”
工作室核心成员陈钧玲老师结合周老师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该如何上好文言文——通读、悟读、练读、熟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在读中悟、读中思,最后再对故事进行简要复述。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从小培养学生对中国古文化的热爱。
俞丽华党员名师工作室带头人俞丽华校长最后总结,教师要有大单元主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去设计的教学活动和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意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玉非精琢难成器,铁经百炼而成钢。工作室本次“卷入式”教研,“由上而下”统筹,“由下而上”研磨,这种新样态的教研方式转变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角色,开启语文教研新篇章。同时,这种教研模式还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平台,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图片:工作室成员
编辑:周靖盼
初审:陈钧玲
终审:俞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