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评判为表达感受

海棠依旧
创建于2023-12-20
阅读 20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伊索寓言》中有一句让人深思的话:“最好的东西是舌头,最坏的东西也是舌头。”言之为好,是因为有的话语能激励鼓舞人,催人奋进;言之为坏,是因为有的话语造谣中伤,充满恶意。我们也有古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它深刻地揭示了言语对人们情感的影响。既然语言作用这样重要,那我们就要谨慎使用语言。

某些语言与表达方式造成了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暴力,道德评判就是其中的一种。当他人的行为与我们的价值观不符,我们便认为这个人是错的或者是恶的。比如在两性关系中,说“你怎么总是不理我?”“我为你付出这么多,难道你都感觉不到吗?”“为什么你总是沉默,不能好好跟我讲呢?”这三句都是评判,都是在表达自身的需要,认为那是对方的错,看不到彼此的脆弱。但这样的表达方式却是悲剧性的,引发的是对方的防卫与抗拒,就算他人遵从了我们,很有可能是出于恐惧、内疚和愧疚,而非发自内心,这样的沟通造成的是两败俱伤。

将评判改为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才会实现生命之间的连接。把“你怎么总是不理我?”这句评判,改为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可以这样说“你对我很重要,我希望得到你的关注。”把第二句“我为你付出这么多,难道你都感觉不到吗?”改为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可以这样说“我希望你能看到我的付出,但是这都是我心甘情愿的,因为我在乎你。”把第三句“为什么你总是沉默,不能好好跟我讲呢?”改为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可以这样说“我想分担你的压力,如果你愿意,我愿意倾听你遇到的问题,分担你的压力,和你一起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把自己从对方的对立面转变为同一战壕的战友。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思想,情感与行为负有责任,正确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便是负起责任的一个有效方法,也是对彼此生命的尊重。

  诗人鲁米曾写道:“在对与错的区分之外,有一片田野,我将在那里遇见你。”让我们放下对自己和他人对与错的追究,认真思索和表达自己和他人有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让舌头好的那面作用发挥出来。

阅读 20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