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敦煌市幼儿园
班级:中六班
指导老师:朱老师 何老师 蔺老师
分享内容: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在教育过程中,批评是一个很常见的教育方法。但是,批评的终极目的在于唤醒,而不是打击。好的批评可以让孩子看到希望,因为批评过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教育
批评不是让孩子认错,而是让孩子学会思考;批评不是让孩子认输,而是让孩子学会尊重。批评可以用沟通的方式进行。首先,假设孩子没有错,完全可以一种“什么也没发生”的姿态倾听事情经过,以及孩子对事情的看法。然后,帮助(“帮助”的姿态很重要)孩子分析“对”或“错”的原因,一起制定解决方案。
记住,批评针对的应是孩子的过错,而非本人。批评孩子前,我们一定要弄清楚批评的价值,给孩子一个挨批评的理由。我们要坚定地与孩子站在一起,只把过错本身放在对立面。因为,我们要孤立的是错误,而不是孩子
孩子接受批评的姿态,与孩子是否改正错误无关。批评孩子要注意“五不责”:饮食不责、疾病不责、烦躁不责、悔改不责、初犯不责,并且切忌在有情绪时批评孩子。
如果家长和孩子彼此都有情绪,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空间与自由,允许并鼓励孩子辩解。此外,要给孩子“回嘴”的权利。只有在孩子“回嘴”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觉察到孩子的痛点和泪点,才可以反思自己,从而“对症下药”。
好的批评,双方都是赢家,而不是一方“高高在上”,另一方“垂头丧气”。当然,批评的艺术不是“钻研”出来的。一位关注孩子个体生命需求的家长,眼神一定是温暖的、期盼的,这样的家长才是孩子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