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实习老师,我们深知当老师的责任重大,我们知道前路漫漫,道阻且长,但我们志存高远,我们心中始终怀着"脚踏实地、虚心求学、勤奋钻研、不骄不躁"的态度而努力,我们将汲取草潭中心小学老师们的优秀经验,努力走得更高更远。
草潭镇中心小学背靠大海环境优美,师资力量强大、教师教龄长、经验十分丰富,在学校各位领导的带领下,学校管理的井条有序,为我们实习生的实习生的吃、住、行、学提供了保障,实习接近尾声,在经过学期前的听课学习,在指导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我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能力有明显提升。为继续提高自我教学实践能力,弥补上次公开课存在的不足, 我们需要继续开展一次公开课来给自己交一份更为满意的答卷。
前段时间,我们圆满完成了数学《买矿泉水》同课异构的公开课活动,我们都收获满满,各位老师都认真倾听并结合自己的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给出了宝贵的意见,这无疑是给我们实习生的教学质量水平提升塔了一次免费的便车,但是仅仅数学方面的提升还是不够,我们是全科教育专业,我们还是要提高各个学科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因此我们打算去展示我的语文教学水平,并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努力提升语文教学能力水平。
学校很快就积极的同意了我的想法,并表示大力支持。教导处的陈柳媚主任积极联系四年级的语文老师,积极沟通讨论,最终决定选用四年级语文的《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一课作为本次公开课的内容,并安排四年级的课程做出调整,尽可能安排我们在一上午的时间分别上完三节课,发挥同课异构的最大效果,经过与四年级各个班主任的商议,调整课程,决定开展日期定为2023年12月19日星期二上午的一二三节课,分别对应程耀贤老师的四(3)班,其次到张秋怡老师的四(2)班,最后到袁日聪老师的四(1)班。
为了上好这节文言文课课,我们首先认识本课的语文要素,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并查找学生之前所学的文言文,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了解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其次,观看借鉴教参书、教学优质视频以及配套练习题,明确基础的断句及字体的读音、笔顺不出错,还有文言文的翻译精确度。
接着对所上公开课的内容设计教案,把自己心中的思路和教学过程设计好初稿,并分享给语文科任老师,请求指导老师的指导和修改,指导老师给出了相关的导入方法和技巧,教案要简单明了,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故事情节,简要的复述课文″因此,我们需要为这点做好铺垫。
在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后,我们相互讨论教学板书的设计、课件的设计巧技、制作方法;借鉴网络资源、选择优美的朗读配乐、精美的图片、视频;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调整、如何上的更加简单形象;学生上课的反应预估以及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法等;努力思考如何把课堂上的更加生动、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学生感兴趣接受。
2023年12月19日星期二上午,三位实习生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如期而至,按班级顺序开展,教导处也提前告知。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多位主任、科任老师、班主任以及实习生的指导老师莅临现场,观摩指导三位实习生的公开课课堂。
首先是四(3)班,由实习生程耀贤开展本节课。程老师首先从单元导语页入手,引出了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后,从以前学过的课文中,集中学生注意力进入本课。
过程中,程老师以朗读为主导,贯穿本节课:
①读出字音:程老师让学生先听朗读,听清课文字音后再学习本课生字,扫清文字障碍,为朗读打定基石后朗读全文。
②读出节奏:程老师提问学生古人的读书方式,学生明白后,学生同伴配合着课文节奏模仿古人读书,最后请学生展示,再全班齐读,增加学生读朗读古诗的兴趣,加深对课文了解。
③读出大意、感觉:程老师将枯燥的意思讲解,通过朗读使其增加不少趣味。全文四句话中都有不同意思、情感,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朗读,课文意思就深入于心,最后播放视频总结归纳大意。通过理解课文三个“之”字,本篇课文也就懂,最后尝试背诵。
④读出道理:本节课重点目标“复述课文”就落实在本环节,程老师首先给出情境图,让学生简单复述。后面设计情境来增加复述课文的趣味,老师和学生一起讲故事,学生参与其中,加上了自己的语言、动作等使课文更加有趣。后面进行人物表演:“路人和王戎之间会有什么对话”,在这个表演中,引导学生知道“道边苦李”的所蕴含的道理。
⑤读出感悟:程老师设问“王戎为何知道李子是苦的呢?”,学生纷纷发表看法,知道王戎会观察道边多李,思考无人摘问题,可能之前尝过,老师最后总结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独立推断,最后就有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最后程老师提问学生本课所学,简单归纳后布置作业结束本节有趣生动的朗读课堂。
其次是四(2)班,由实习生张秋怡开展本节课,张秋怡老师以单元导语页导入,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人文要素、语文要素和写作要求。从中国历史中的“俊杰”入手,引出“王戎”,再引出本节课学习的文章《王戎不取道旁李》环环相扣。张老师从文言文学习方法入手,围绕“复述课文”及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来想象画面讲故事作为本课的重难点。
首先是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解释字义“取”和“李”,解读课题时让学生自己解读意思:王戎不去摘道路旁边的李子。引发学生思考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引出本课内容一起去寻找答案。
接着生字教学,重点放在“戎”字,注意字的书写,解释意思并进行组词。其他生字交给学生自主发现观察这些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并进行组词。多音字“折”是放在了理解文章的时候出示,理解三种读音的意思,并进行了组词。
划分节奏时,首先教授划分节奏的方法,播放视频让学生自主划分节奏,老师再出示文章节奏划分。接着让学生读,读出节奏,最后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来开启课文讲解。
翻译理解课文之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两三位学生讲一下这篇文章的意思,使学生大致了解本课要学习的内容。讲解注释“走”时,帮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守株待兔》中“走”的意思是“跑”,古今异义,旨在唤醒旧知,搭建起新旧知识的关联,克服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重点讲解了文中三个“之”字的意思。
理解文意,深挖人物形象时,也能抓住诸儿“竞走取之”与“唯戎不动”的区别,再就是一连提问了3个问题:1.众孩童见到“李树多子折枝”,会有怎样的对话呢?2.众孩童见王戎不动,又会有怎样的追问呢?3.王戎为什么不动,他在想些什么呢?层层深入剖析出王戎的冷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机智聪明,理智推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层层推进,结合丰富课件,让整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到四(1)班,由实习生袁日聪开展本课,主要注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切入要素,识戎揭题初感知
文言文离学生们的生活较远。为消除畏难心理,袁老师以单元导语入手,介绍“竹林七贤”的成就引出主要人物王戎以及《世说新语》,步步引入,逐步激发学生了解、学习的欲望;理解课题的意思,读好这句长课题,知道题目中交代了人物——王戎,事件——不取道旁李;这种“人物+事件”的题目不仅可以让我们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帮助我们读好句子的停顿。
2、读的通顺有条理,读好基本的字音
读准五个生字戎、尝、诸、竞、唯,读好多音字"折″,在读准基本字音之后,还要学会断句,引导学生找出主要人物,问学生主要人物做了些什么,学生很快就知道是人物加事件的方式来断句,还有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来断句,同样的找出相关事物,说说相关的事物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能够理解的把句子的停顿读好。
3、理解古文意思,读出感情和韵味
理解古文每一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注释、生活经验理解戎、尝、诸、竞的古今意义,引导学生学会看注释,查字典、组组词都是理解文言文的好方法,引导学生翻译文言文,学会补充文言文,把意思说完整,文言文会根据一定的语境需要省略前面的人称,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补充是谁做了这件事,最后理解每个"之″字的意思,同样是联系文章意思来理解,最后结合意思读出感情。
4、深入思考,学习人物并讲故事
在理解全文后,学生大都能说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袁老师再引导学生关注“道”宽阔热闹的特点,挖掘文字背后潜藏的思维过程,并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于学生眼前。从“诸儿竞走取之”与“唯戎不动”行为对比中感受“王戎”细致全面的观察,冷静独立思考、分析、推理、判断的人物形象特点。以此突破教学难点,深化对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归纳王戎的思维过程中倾听学生思维拔节的声音,接着让学生尝试背诵课文,最后,袁老师让学生发挥想象把故事讲完整。
上午的三位实习生“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公开课课堂部分已结束,随后,教导处陈柳媚主任和语文科组长詹艳春老师立刻组织众教师为三位实习生进行评课。进入会议室,大家纷纷入座,首先由三位实习生轮流发表对本次公开课的看法,众主任、教师倾听,再依次点评:
实习生程耀贤表达看法:本次公开课备课是充足的,教案课件也在指导老师詹艳春老师和四(3)班科任老师吴玉珍老师的指导下多次修改后最终形成,我也通过吴玉珍老师的帮助下观察他们班的学生,大致了解学生情况。但是在课前也有担心的地方:
1、我自身表扬语配备对于充满丰富语言的语文课堂明显不足;
2、对学生没深入熟悉,以致我对课堂突发情况的担心;
3、教学经验少,怕时间控制不住。
课堂中我也尽了自己的能力,课后我经过学生的反应,吴玉珍老师的评价,其他两位实习生的课堂,我也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1、时间差一点,还有一个“升华感情”的环节没有呈现,对于精心备课来说是遗憾;
2、提问学生对于积极回答的学生有依赖性,忽略其他学生;
3、课前心态小紧张,导致课前环节有点乱;
4、对于课文节奏划分存在争议,每个实习生都有自己的划分。
其中也有值得我欣慰的地方:在提问第一句文言文何意时,一位学困生竟然举手了,我发现了她并叫她起来回答问题,虽然说回答断断续续不够完整,但对于这种情况我立刻说:“尽管这位同学回答不完整,但是她勇敢举手,努力回答,老师建议把掌声送给她”,课堂里顿时响起响亮的掌声。我知道她是学困生,但是她也能勇敢回答问题,这时候我就对教育的意义所在。
各位老师细心倾听,语文科组长詹艳春老师首先表示教无定法,对于我的教法给予了肯定。随后各位主任、老师为程老师本节课提出宝贵的建议,总结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值得再接再厉地方:
1、文言文要多读,朗读方面运用多种方法,
2、表扬语丰富多样;
3、留空背诵,有趣复述方面做得非常精彩;
4、课堂上多下去关注学生情况;
其次是待锦上添花的地方:
1、在朗读方面的表扬语要更丰富;
2、在最后读出情感阶段,由于时间限制,学生可能搞不懂为什么道边苦李;
3、口头语频繁:“你觉得他读地怎么样”。应多设置评价标准给学生参考。
实习生张秋怡发表看法:我首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取舍、设计。
1、以单元导语页导入,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针对文言文语言精练的特点,教学本文时,需要将简短的文言文变长,因此我从文言文学习方法入手,围绕“正确读,巧翻译,多练读,想画面,明事理,善分享”来进行教学。正确读,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2、巧翻译要看注释,理解字词,古今异义,翻译要把句子翻通顺,有“增、调、补、减”四种。
3、多练读要多读,正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有感情读。
4、想画面要发挥想象力,补充画面,从“游”字引导学生思考王戎与孩童会在玩些什么?众孩童见到“李树多子折枝”,会有怎样的对话呢?在“唯戎不动”时我再提问两个问题:众孩童见王戎不动,又会有怎样的追问呢?王戎为什么不动,他在想些什么呢?这些都是学生补充画面时的想象。
5、明事理,学习了本课,明白了:我们遇到事情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理智分析,不能盲从,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6、善分享,在于我布置的课后作业:小组再现王戎,可以以讲故事、演剧本、绘漫画、巧背诵、浅吟唱等方式。
整堂课下来我也发现了一些我的不足之处:
1、留给学生做笔记的时间太长了,导致最后复述故事的时间有些仓促。
2、板书时“力”字的笔顺写错了。
3、评价学生的词语还不够丰富。
4、让学生多练读方面还不够。
5、应该要多留点时间给学生思考,不要太心急。
各位老师认真倾听后,我的指导老师张栋英老师给我提了宝贵的建议以及对我上课的肯定。语文科组长詹艳春老师表示教无定法,三位实习生各有各的优点,随后各位主任、老师为我本节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总结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值得再接再厉方面:
1、教授新知循循善诱,发挥学生主动性;
2、本节课节奏紧凑,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3、语言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板书设计合理;
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做笔记。
其次是待锦上添花的地方:
1、时间把控方面还待提高;
2、评价学生语言应更丰富;
3、要多让学生读;
4、课堂气氛还需活跃些。
实习生袁日聪发表看法,本次的教学重点没有突出,把重点都放在了生字讲解上面,花费时间过多,导致学生复述课文时间过少,细节方面,笔顺出现一定错误,虽然说生字花的时间过长,但是生词讲解并不全面,只重点讲了竞和戎字,其他的四个生字没有讲到,学生读到断句的时候,没有认真的纠正,只是一带而过,还有没有注意学生用词的正确性,比说学生说了一个千紫万红,正确应该是万紫千红,我并没有纠正,还说可以吧,没有体现教学的严谨性。
各位老师细心倾听,各位主任、老师为袁老师本节课提出宝贵的建议,总结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值得再接再厉地方:
1、上课思路清晰、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读也有男女对读。
2、课堂的引入丰富,一层接一层,学生能清楚的知道这片古文是出自哪里的、主要人物的背景等等
3、课件做比较清晰,简洁,突出主要内容,重难点。
4、教学生学习文言文方法这点做的比较好,提醒学生用查字典、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文言文,在讲解完方法之后,如果能带领导学生读通读理解,那就更好。
其次是待锦上添花的地方:
1、不足的地方讲解"竞″字的花的时间太多,扩展的过广过深,引出了个三年级的古诗句甚至理解了诗句,这一点拖的时间太长,导致后面没有时间了
2、尽量走下讲台和学生互动,站在讲台上的时间过长,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课堂气氛将更活跃
3、表扬要肯定,不能敷衍,如果学生回答的不太妥当的话,不能说也可以,要引导学生更正、使学生知道错在哪里。
在会议室这个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的天地中,在肯定和否定中就存在争议:
1、文言文的节奏划分:
三位实习生老师有其不同的划分方法,三位实习生老师表示对于节奏划分有课前讨论研究,但没有研究透彻,还存在疑问。程老师其节奏划分是对于朗读停顿所需要的,而张老师、袁老师节奏划分是按“人物做了什么事”划分,一个为了教学生文意,一个为了教学生方法。
张栋英老师对此表示:对于古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节奏划分方法一般为二三,二二三,以“谁/做什么”形式划分。
而对于没有“谁/做什么”这种形式的,在本次课文中“尝与诸小儿游”在“尝”“与”两字谁后面划节奏存在很大争议,一些老师也通过其他诗句的节奏划分表达疑问。这个疑问就留下给我们之后再思考探究。
2、课文内容“人问之”的“之”代指人还是事:
一些老师表示是指代人:因为“人问之”,问的“之”是指人;
一些老师表示是指代事,实习生老师也执有这种看法:因为“人问之”后面直接出现“答曰”,中间省略问题,所以“人问之”是问事情,“之”是指代事。
在讨论中激发了辩论,在辩论中我们有了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就有了新的认识,也给我们留下了探究的欲望,这就是评课的魅力。
今天的同课异构活动已经圆满落幕,“最后,我想说,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非常感谢各位的参与,我希望今天的课程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而各位指导老师则在业务上尽心尽力地指导我们,我们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各位领导、老师的关心、呵护下,我们的实习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地进行,最终得以圆满完成。
让我们再真诚的说一声谢谢,感谢老师们对我们的悉心指导,感谢贵校对我们实习工作的帮助!最后,衷心祝愿草潭中心小学越办越好,我们实习生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更上一层楼。
摄影:张秋怡 翟梓琼 程耀贤
编辑:袁日聪 程耀贤 张秋怡
校对:陈柳媚 蔡 辉
审核:邹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