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凛岁暮经霜寒,聆听盛宴意渐浓。多维赋能添新力,行稳致远驭东风。18日,杨江峰、钟辉生两位专家为我们带来了激情澎湃、干货满满的讲座。19日,51位参训教师马不停蹄地开启了第二天的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展新教研?如何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牵头作用?新教研的出路在何方?这些问题横亘在渴望新课改取得新突破的我们面前。上午,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释元副教授作了《双新背景下学校教研转型》的讲座,为我们提供了一把释疑之匙。
(赣南师范大学张释元副教授)
讲座伊始,平川中学科研处刘梦琪主任、兴国中学政教处曾庆文主任、兴国三中李金果等数位老师分享了近期参与的教研主题、形式及感受,张教授依此归纳出教研存在的两个问题:要么吃不饱,要么营养过剩。因而,学校教研亟待破茧成蝶,华丽转型。听完分享后她明确指出要完善教研工作体系,构建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设置教研机构,上下联动;学校教研归根结底要落到学生,教师要紧密围绕新课标的要求,积极主动投入教研转型这场改革浪潮。此外,教师也要强化课程意识和评价意识,教研的核心并非是老师自设的,应来自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回归真教研,不断提升自我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张教授的讲座直陈教研痛点,深入剖析问题的实质,设置的合作探讨环节,现场的头脑风暴,让我们受益匪浅。
(参训教师畅所欲言,分享教研感受)
(平川中学郭锐老师分享听课收获)
平川中学郭锐老师分享了他的听课感言,他说,张教授所说的“真教研”可称得上为我们带来了冬日的一缕阳光,让我们能够从迷茫的教研中拨开云雾。张教授启发我们教研与教学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必须将二者紧密结合。我们要深刻反思,从中汲取营养,助力我校教研转型。
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一线教师尤其是县域中学的教师如何科学教研、有效教研,真正走上通往名师的康庄大道?参训教师可以从下午的培训中寻找到最好的回答。
(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委员、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素林副教授)
19日下午,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委员、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素林副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堪称“及时雨”的讲座——《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申报与撰写案例》。他通过现场调研得出老师做课题搞教研仍存在很大的滞后性,他以自身申报课题的经历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基础教育研究课题是什么?二.怎样选择基础教育课题的题目?三.怎样填报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申报书?四.如何实施基础教育课题研究?他从申报主体、申报类别、申报名额分配、申报方式要求、申报程序、历年申报与立项情况入手,细致入微地指引教师们摸清课题门路,提供操作路径和研究方法,大到科研选题的来源,小到题目的拟定、每个模块的写作方法,甚至参考文献的个数,手把手、点对点地指导教师如何拟写一份通过率高的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
曾教授的讲座无一赘言,切中肯綮,却让参训教师意犹未尽,曾教授援引的案例更是让我们直观地触碰到课题的真面目,热烈地讨论为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内心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大大增强了我们申报课题的信心。
(兴国中学吴欣然副校长、陈惠清、钟江平老师,平川中学钟琳等老师分享教研感受)
(平川中学钟琳老师分享听课心得)
平川中学钟琳分享课后感言,她说:“曾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我感触最深的是他反复提到课题研究的连续性和延展性,这对我启发很大。”
“教师即研究者”,斯腾豪斯如是说。在教学中探索研究的切口,在研究中探寻教学的魅力,“教”“研”双线并行,正如凌寒怒放的两朵娇艳的花蕊,历经寒风的洗礼,承受冬雪的淬炼,必将迎来百花盛放、万紫嫣红的教育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