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表征,让儿童发“声”

——大班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故事

唐波波
创建于2023-12-19
阅读 41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建构活动的特征是幼儿通过建造建构物来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

    一场由自由活动中的斜坡轨道游戏引发的探索就此展开。

工程前奏曲——坡从哪里来

    孩子们开始了对工程的第一次讨论。

“我看到的斜坡是滑滑梯。”

    “我看到的斜坡是一圈一圈旋转的。”

    “小区停助动车的地方有斜坡。”

    “我们可以搭斜坡轨道,让球从上面滑过。”

孩子们想法一致,讨论完便把想法画了下来!

00:24

    分析:

      兴趣引领,启发幼儿互动交流

      孩子们能够围绕自己的生活、兴趣和关注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与看法,在他们的讨论中可以更清晰的发现幼儿的经验水平。

    支持:

      依托设计图纸,形成设计主题

      鼓励幼儿自主设计建构图纸,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与同伴进行思维碰撞,开启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探索和学习。

一期工程——我的球一直掉落

    工程目标:搭建让小球顺利从起点到终点滚动的斜坡轨道。

第一次尝试:

01:10

我们的分享:

00:18

问题一:斜坡旁边没有保护,球会滚到外面。

问题二:球到拐弯的地方拐不过去,停住了。

分析:

1.通过表征,鼓励幼儿群策群力

在分享中,借助表征记录来体现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想法。

 2.通过表征,提升幼儿建构技能

用平铺、延长、架空、围合等技能搭建。

    支持:

同伴有效互动 推进问题解决

利用分享交流环节,给予充足的讨论时间,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共同体验成功乐趣。

二期工程——我的球不会转弯

工程目标:搭建会转弯的斜坡轨道,让小球滚得更远一点。

第二次尝试:

00:23

问题一:球滚到一半停了下来。

问题二:球卡在缝隙处。

问题三:球从围栏旁边掉落。

    分析:

通过表征,等待幼儿自主探究

得出结论:

1.积木横着放转弯的缝隙大,竖着放转弯的缝隙小而且能搭建的更长。

2.海洋球虽大但太轻不适合,选择更小更有弹性的乒乓球有利于球的滚动。

    支持:

妙用提问,鹰架深度学习

通过提问“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进行适时的介入,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并进行表征记录。

    三期工程——我的轨道停滞了

工程目标:搭建长长的斜坡轨道,让小球滚得更久一点。

第三次尝试:

00:43

问题:积木全被用完了。

    分析:

1.通过表征,实现材料动态调整。

围绕“我的积木不够用”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得出:可以利用篮筐、奶粉罐、轮胎、纸盒等替代。还能用:网格架、梯子等。

    2.通过表征,激发幼儿无限可能。

孩子们的想法远远没有结束,这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也是永无止尽的过程,我们需要去激发幼儿更多的可能性。

    支持:

    巧用回顾评价,关注解决问题过程

“回顾分享,共同整理”的环节让幼儿通过对辅助材料的探索运用得出结论,这种回顾性和迁移性的学习是幼儿深度学习的可测性的直接表现。

分享交流:

00:26

我的感悟

1.游戏中不断出现新的挑战,维持幼儿的游戏兴趣。

幼儿的兴趣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变化的。游戏中的新挑战是维持幼儿持续搭建游戏的关键。

2.儿童的深度学习在遇到问题中持续推进。

一次次连续性的过程,是推进幼儿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

阅读 41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