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班仪式
12月17日下午,第六期沂蒙名师建设工程人选素养提升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济南珍珠泉宾馆文正厅如期举行。出席仪式的是齐鲁师范学院基础教育服务中心主任孙卫国、副主任于家富和魏宁科长。
于家富主任主持开班仪式,孙卫国主任传达了培训方案与目标,并转达了临沂市教育局教师工作科长对研修提出的纪律要求。
首先作报告的是齐鲁师范学院教授,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毕诗文为我们作报告《名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毕院长从“明确责任与使命”,“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涵养高尚师德”,“掌握有效策略”四个方面讲,每一方面都带给我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一是把握新时代特点,勇于创新育人。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了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要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老师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明确要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应该如何采用教学方式,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去引领新时代的学生愿意跟着老师往前走,教师就是要勇于创新,才能实现育人的目标。
二是让学生全面发展,老师眼中要先有人。每个学生都存在个性差异,老师不能改变学生的原生环境影响,但可用自身的爱、自身的教育过程去影响学生,唤醒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实现生命的成长。
三是涵养高尚的师德,实现职业自由。有教育情怀,有责任担当,有职业认同,有使命和信仰。这需要严肃的深刻认知,值得每个老师好好思考。坚定自己的信仰,甘于奉献,才不会做有损师德的事儿,也才能实现职业的自由,让自己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中实现职业的幸福感。
四是掌握优秀的策略,实现专业成长。阅读是打开一个人思维的最好方式,有大量阅读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思维源泉;向专家学习,以能者为师,珍惜平台,寻找榜样,为自己注入动力,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努力做课题研究,这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毕院长的报告还让我认识到:写作是有效的专业成长方式!坚持做很难,但会很有效!
18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曾继耘。曾教授作报告《教育课题研究的案例分析》,从四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课题研究的科学体系,第一次让我对课题研究这样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一、为何研究课题?
作为教师,首先要走出一个误区:我只是做实际工作的人,没必要做课题研究,用不着去费心思考。因为教师的劳动有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教育前景的不可复制性。教材在变,自己在变,学生在变,教师一定要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教法,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而这种创造性就决定了教师劳动的探究性。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不研究就不可能站在教育的中心位置。教师自己去探究自己,结合自身的素养、自己的情境来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再将日常教学的反思,引向深入,进行结构化,就能转化为素养在身上沉淀。所以,老师需要自己做研究。
填写课题申报书,做开题论证,进行周期总结,再形成报告,这中间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全面系统的思考,让认识走向更全面、更深入,同时又有专家的引导,整个过程会对问题的认识高度、实践的科学性都有很大的提升。
解决教学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人凑到一起,内部凝聚力强,向心力强,又有专家跟进,让问题研究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肤浅到深刻,由零散到系统,这是专业发展的很好的路径。
二、如何设计研究?
填报课题申报书,首先要明白你想研究什么,即课题名称;为什么要研究这个,做这个研究有什么意义,即课题依据;打算怎么研究,即研究内容;然后再去想有哪些创新之处,创新之处二三点即可,还有预期成果是什么?想用什么样的可视化的证据来证明你这个项目完成了,比如案例、基金、论文等等。
其中课题的名称,概念的界定范围要小,切入点要明确,要明确选题的依据,一般要从政策背景找依据。查阅文献综述很重要,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去研究才能避免走弯路。
明确课题名称概念一是要善于发现个体,二是要善于表述。要找到有价值的问题,首先要一定要给予实践和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实际相结合,想办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这就能把问题变成有价值的课题。然后提炼出一个题目,可以聚焦热点问题,抓住学段特点,体现学校特色、学科特质。确定概念还要注意,一是要给出合理的自我定义,二是要可操作的定义,研究的内容分解一定要遵从遵从逻辑。一是要遵从研究对象的逻辑,研究对象不同,研究的内容就会不同,涉及到的逻辑性,要研究的东西就不一样。
做课题需要做两个结构图:研究思路、基本框架,这两个结构图是不一样的。例如。好的结构图会让人一目了然。
三、如何开展研究?
一般常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和行动要同时推进,一边是一边行动,一边研究,研究和行动不一样,人就是要寻找行动背后的原因,要找因果关系,而行动主要是求善,聚落时聚焦问题,明确问题,解决问题。做出计划方案,照着方案去行动,做好阶段性反思,然后改进,再聚焦新问题,再改进,再观察,在行动。这就能做好行动研究。
四、如何呈现成果?
最后的成果可有理论成果,可有可视化成果。然后把这些成果清单列出来,供别人参考,最后要注明自己的参考文献。
总之,曾教授的报告让我对做课题研究有了更深的认识,为我们今后做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方法指导。
18日下午,我们与衡阳师范学院的凌云志教授在云端相见,凌教授《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变革》的报告 ,以互动的授课方式让我们感到距离并不遥远,用实际行动印证了数字化的力量。曾教授向我们展示了8种可以服务教师与学生的数字化工具——百度图片、百度文库、问卷星、智能扣图、文心一言、通义听悟、AI软件、坚果云收件箱、带我们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新时代,学生要培育核心素养,教师也要提升自己的数字素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借助信息化工具达到教育目的、优化教学过程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不更新自己的理念、不学习新技术,就会被时代和学生淘汰。我们学习、提升、反思,多一些智慧、多一些创新,与时代近一点,与学生近一点,优化人机交互,借助数字化工具改进教学,才能更好地提质增效。
19日上午聆听了历城二中的教育集团崔成志老师的报告《基于实践指向素养的课堂改造》。崔老师讲到新一轮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其特征: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2.瞄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3.锁定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崔老师主张建模,用程序的放言把自己的主张表达出来。名师要有自己的模式,才能让别认记住,才能起到辐射引领的作用,才能把成功的经验复制给老师们。崔教授的课堂主张是“放还是爱,隐导为师”,他从“课之上、课之外、课之义、课之优、课之路、课之策”六个作了全面的阐释。“课之上”要牢牢把握住基本追问。要有一个教育梦,要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不教而教,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要相信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最棒的,每个孩子都能自主学习,每个孩子都能合作学习。“课之外”要关注课外的教学。课堂之外,孩子们一样是精彩的,一样是出彩的。他们可以个性化学习、同质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通过思维广场、学生讲堂、我的兴趣我做主等形式或者活动,把自己的想法、长处展出来,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最擅长的一面展示出来,其他同学也会有相互的交流、碰撞中成长、收获。“课之义”要守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不动摇。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就是课堂,是教师职业生活的主体,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部。课堂是师生生命发展实验室,是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坊,是教师发展的舞台,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课堂,其使命必然是神圣、庄严、极端重要的,其追求必然是综合、深邃、极其复杂的。“课之优”好课要做到五个度,分别是双基授受有效度、能力培养有深度、情感体验有强度、精神提升有高度、全面育人有广度。问题驱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技术,只有提出的问题站在学生的思维线上。“ 课之路”坚持用磨课进行改课。用问题点亮课堂、用过程贯穿课堂、用综合提升课堂、用自主评鉴课堂、用合作解放课堂、用探究深化课堂、用技术支撑课堂。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领略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课之策”要积极改进与建模。针对课堂问题,积极尝试改进。
总之,锁定问题,注重过程,追求综合,充分自主,真实合作,深度探究,融入技术,实现问题驱动式谐振课堂,才能实现“入窑一色 、出窑万彩 ”。
齐鲁名师张淼《做一个上进的明师——名师成长经验分析》,张老师从自身的成长经验谈起,详细分析了名师的成长经验:一是三观健康:要用自己正确价值观影响孩子,要全面客观分析评价事物。二是抓好常规: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成长规划,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反思中学习他人的成功做法。张老师通过这些具体的案例和经验分享,我深刻感受到了名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作为老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明确教学成绩是一个名师的立足之本,同时,我还需要注重课堂管理,学会用老师身上的闪光点照亮孩子,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
总结经验,走向名师的路,几乎无一例外:业务能力要强,政治素质要硬,科研能力突出。
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齐鲁名师王冬梅的《智趣数学教学教育的二十年实践》,是她自身教学研究,开拓创新的实践经验分享。历数全过程,王老师依然激情昂扬,这是潜心研究出成果的自信、喜悦,这是一个名师能坚定信念、引领思想、实践创新、社会担当的体现。
从王老师的教育思想里,我充分认识到研究学生,研究学习,研究学科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今后更要多参加教育培训、阅读专业书籍、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注重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障合理的课堂纪律、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等,力争站在时代前沿,教育前沿,学科前沿,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