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忆》

求知中学七一班张馨妍
创建于2023-12-19
阅读 38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冬天的午后,金色的阳光经过那教学楼旁的一棵棵松树后,照进教室的玻璃窗来,分外明亮。

午读开始了,同学们拿出了自己最喜欢的书,我也一样,拿出了宗璞的散文

宗璞原名冯钟璞(1928年7月26日-),祖籍河南省南阳市,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另有丰非、任小哲等。

抗战爆发,她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她的小说创作,追求个体的发展与家族保持和谐,与民族命运相连,尤其是其间浓浓的古典韵味,不仅体现着家学渊源,更造就了与众不同的风格。代表性作品有1978年发表的《弦上的梦》,1957年首发的短篇小说《红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1982年创作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等。她的作品《东藏记》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她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紫藤萝瀑布》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宗璞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这篇文章以“紫藤萝花”为线索,按照“赏花”、“忆花”、“悟花”的顺序行文。深入到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慨,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这篇散文的美就在于它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结构。文章的景物细腻而层次分明,具有仿色、绘形、捕捉芳香的特点,从外表到内在实质,从视觉形象到味觉,用丰富的笔墨和羞涩的笔触来变换。内外结合,形意结合以及描写时空的固定性与流动性的结合,使描写的笔致严谨而又疏放。

从描述层面看,颜色描述侧重于勾勒推帧的整体轮廓,而图形的形状则侧重于对屏幕上单个特征的概括。写色写形,注重外观,写香则注重内容,给画面增添了立体感和深刻感。

指二月兰开得多,开得热闹,不受拘束,自由自在。

这句话既是对前面二月 兰开放 时充满活力的照应,是作者自我的写照,也是对像二月兰一样的普通劳动者的赞美。

从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时,它便开花,直到雨僝风僽,春深春老。它迎春来,伴春在,送春去

因为在季节上来讲3月开始早春,即春天的开始。二月兰花的开放意味着严寒漫长的冬季即将过去,温暖艳丽的春天即将到来。

二月兰花的开放意味着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将要到来。所以以送春为题。

《废墟的召唤》主旨是对这些残存的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只有深刻意识到中国历经沧桑的历史文化,才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废墟位于被劫掠、焚毁的圆明园的残存遗迹—长春园一带,本文带有凝重深沉之感,语言形象,尊重现实感受。                                                                             “我也许可以想一想,想一想这废墟的召唤”。

  从温历史,才知人心不古。华夏大地的勃勃生机更像那复苏的春草,芊蔚茂盛。

  留一留,留下了无数的青年志士,留下来美好年华。

  我辈没有受到封建君主的鞭挞,是幸福的一代。生在红旗下,长在阳光中,难道就可以忘记历史了吗?

  不是的,幸福从何处来,是从辛苦工作中来,是从无数个不忘历史,不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中留一留,留下而来。

  环顾全球,中国依然处于发展中国家,全球的竞争更加激烈,祖国母亲更需要自己的儿女勤劳的双手。

  或许,今天我还在凭吊古人,但已觉那片园子,“大法水”在向我召唤,那足迹在引我一步步向前。

  生生不息的人类,从历史中走来将走向更美丽的未来。

我们需要读书,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阅读 38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