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生态一词自古有之,且今日皆重之。从北宋年间苏东坡治理西湖疏通两岸运河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新时期我们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要始终绷紧生态红线,念好“生态经”,才能在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上更加用心,让“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把生态发展的红利惠及人民群众,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惠及全球。
树立生态发展理念,把“盆景”变“风景”。绿进沙退,万亩松林郁郁葱葱,是内蒙古科尔沁沙地遵循生态规律创造的绿色奇迹;十年禁渔,江豚腾跃,是长江流域顺应生物繁衍规律的明智之举。“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画好绿色发展的一张图,守好生态文明的一片土,需要在“尊绿”上坚守如一,在“顺绿”上守好底线,做到“顺时”“不违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坚持系统观念,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田园风光。
做好生态保护利用,把“风景”变“前景”。朗朗晴空,徐徐清风,民生之要,百姓之盼。小小刺梨巧治石漠,实现石漠变青山,是贵州荒漠治理的创新探索;间间民宿带活经济,实现“点绿成金”,是浙江桐庐激活乡村振兴的一剂“良药”。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的浙江安吉,群山叠翠,溪水潺潺,昔日“烟尘笼罩,污水横流”的安吉如何实现“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精彩蜕变?靠的是“挖石头”到“赏风景”的思路转变。“咖啡+露营”为美丽乡村注入了经济新活力,“夜游”项目唤醒了“沉睡”乡村的美丽风景,安吉的“新玩法”“新模式”打开了生态利民的新思路,也填满了人民群众的“富口袋”。
构建生态国际格局,把“前景”变“红利”。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绘就绿水青山的“斑斓画卷”,贵在坚持,重在行动。山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也是共同体。以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整体观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深刻理解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切实做到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把生态红线刻画于心,变成行动上的自觉,就要始终坚持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方式,才能让美丽中国的成色更足。(金砂镇 黄裔如)